“以前赶集得绕着摊位走,现在摊位划得整整齐齐,走路、骑车都不挤!”清晨7点,凤阳县黄湾乡集市上,65岁的吴大爷拎着刚买的蔬菜,指着路边规范有序的摊位笑着说。这一幕,正是黄湾乡推行“疏堵结合”执法模式后,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黄湾乡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宅基地权属纠纷等工作领域,以“严格执法+柔性服务”双轮驱动,用“绣花功夫”破解治理难题。
占道经营,从“堵”到“疏”,让烟火气更有序。“以前集市口全是流动摊位,电动车、三轮车横七竖八,买个菜得侧着身子走。”社区的吴大爷回忆起从前直摇头。针对农村集市“乱摆乱放、阻塞交通”的顽疾,执法大队推行“定点划线+限时管理”模式——在集市、路口等流动商贩集中区域划定“便民摊位区”,明确早6-9点、晚5-8点的经营时段,并协调社区提供临时经营点,配套水电、垃圾桶等基础设施。“我们不是简单驱赶商贩,而是帮他们找‘合规摊位’”。执法大队分管负责人王来柱说,执法队员引导商贩进入划定区域,同时向群众宣传“规范经营不占路”的理念,群众购物体验大幅提升。
违法建设,从“拆”到“管”,让村庄颜值更清爽。“新增违建零容忍,历史违建分类清。”这是执法队对违建治理的态度。针对农村“偷搭乱建”易反弹的问题,建立“网格巡查+群众监督”双轨机制。将全乡划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由执法队员、村干部、党员中心户组成巡查组,每日“晨巡+晚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线索;同时开通违建举报热线,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对新增违建,执法大队坚持“即查即拆”;对符合“一户一宅”但超面积的历史违建,推行“柔性处置”,通过上门宣讲政策、协调置换宅基地等方式,引导村民自愿拆除。
环境治理,从“管”到“引”,让文明习惯更自觉。为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三级模式,在全乡设置200余处分类垃圾点,通过“村广播+入户讲解+学生带动”普及分类知识,联合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长参与。“现在每家每户都自觉分类,垃圾桶满了走二三十米就能倒,清洁工每天早晚清理两次,干净的很!”志愿者王莉说。
矛盾调解,从“被动”到“主动”,让邻里关系更和谐。“矛盾纠纷要‘早发现、快处置’,关键是让群众‘有处说理、有人帮忙’。”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陈安徽介绍。对一般纠纷,队员们当场调解;对复杂纠纷,联合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三方会诊”;对情绪激化的纠纷,邀请“五老人员”参与“情感疏导”,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从“执法者”到“服务者”,不变的是初心。如今,在黄湾乡,集市有序了、违建减少了、环境变美了、邻里和谐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也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升级,力争用更精细的服务、更温暖的执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葛晓军 黄兆想)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