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的青山绿水间,有一座被时光偏爱千年的古村——许村。这里,明清古建的飞檐斗拱与茶园梯田的翠绿波浪共舞,非遗灯彩的星火传承与数字农业的智慧光芒交织。当乡村振兴的春风拂过古老街巷,歙县许村镇许村村正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生态为底”的发展密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书写新时代乡村蝶变的动人篇章。
和美乡村展新貌:从“脏乱差”到“景如画”的振兴图景。
近年来,许村村将环境整治列为重点工作,建立常态化整治机制。每月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污水治理、垃圾清理、疫木整治等行动,对农户房前屋后、村组巷道、沟塘水渠等区域进行全面清理,推行“古建筑保护+污水管网改造+景观水系修复”一体化工程,铺设生态滤沟,打造“花桥流水”景观节点12处,让“绿水青山”与“粉墙黛瓦”相得益彰。同时,积极引导500余人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低保户参与全域环境整治,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蝶变添活力:从“古村守望”到“产业融合”的突围。
今年以来,许村村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修复明清古建筑103处,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历史原貌,形成“古建筑群落观光带”。创新“古建筑+”模式,通过村股份合作社入股与旅游合作,打造许村沉浸式剧场,有效盘活闲置资产,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内涵,其中《歙县许村沉浸式戏剧 赋能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模式》成功入围2024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进一步提升了许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国家级非遗“许村大刀灯”腾跃街巷,将古老的文化符号转变为祈福仪式演绎成万人空巷的文化盛事。2024年,许村游客量达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古老村落真正实现了“文化变现”。
乡村治理出新招:从“老难题”到“新画面”的共治实践。
许村打破传统乡村治理壁垒,构建“乡贤理事会+村民代表”协同机制,吸纳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党员、退伍军人、学校老师、乡土文化能人近200名志愿者,组建理论宣讲、农业生产、文化体育、治安巡逻、卫生健康、法治宣传、暖心帮扶等7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用“土味乡音”向村民群众传播新时代文明新思想、新政策、新知识、新风尚,提高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并从退休干部、返乡企业家、非遗传承人中推选20名德高望重者组成乡贤理事会,担任“文明乡风宣传员”“古建保护监督员”“邻里纠纷调解员”,年均化解矛盾纠纷30起。推行“文明积分”制度,村民参与志愿活动、保护古建、垃圾分类等可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民宿体验券。2024年全村累计积分超5千分,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村民从30户增至210户。
一座在光阴里沉淀智慧的千年古村,一处在振兴中焕发新生的活力家园。当黛瓦上的新燕衔来春天,当老茶馆的茶盏续上新茶,许村正以开放的姿态,邀请四方来客共赏“古韵新颜两相宜”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曾家兴)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