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繁昌区新港镇克里村为深化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创新运用“3+N”载体(构建“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工作方法”三种思维模型来引领N类载体的实施),以党员户、非党员户为载体对象,通过“评分考核、互促共进”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聚焦“精准施策”,构建科学评分体系。立足基层实际,构建评分框架。一是细化评分指标。将党员、非党员户履职内容分为基本要素100分和加分要素20分两类。科学设置党员户(思想政治、履职尽责、环境治理、移风易俗、落实惠农政策、遵纪守法6大类16项)和非党员户(环境治理、移风易俗、落实惠农政策、遵纪守法4大类12项)在乡村振兴工作的载体表现。二是创新评价方式。党员户按每季度由村党委组织不同类型的代表进行自评、互评,年终由村党委综合评定。非党员户每半年由村委会组织不同类型的村民代表进行自评、互评,年终由村委会综合评定。三是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季度测评、半年公示、年度总评”,建立分值档案,实时更新评分数据。
强化“多维宣传”,提升制度知晓效能。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推动制度落地见效。线下全覆盖:依托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开展专题讲解,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党建宣传栏,在各村民组张贴评分表等形式营造载体宣传氛围。线上强互动:利用村微信群、党员交流群等平台发布评分方案,引导党员、非党员户开展交流研讨,设立党员群众、开门教育等意见箱,收集并回应群众疑问10余条。
注重“结果运用”,激发党群共治活力。以评分结果为导向,建立“双激励”机制。一是正向激励。设立“党群先锋榜”对年度评分前10%的授予优秀党员称号,对非党员颁发“基层治理之星”荣誉。按区三资管理办法核定专项经费,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表彰机制。二是反向鞭策。对评分较低的党员户进行谈话提醒,由分片干部或党小组长进行“一对一”指导,精准找出不足之处并督促及时改正;对非党员户开展针对性政策宣讲,引导其参与基层事务。
深化“长效治理”,巩固制度实践成果。将评分制度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一是融入日常管理。将评分结果作为党员评优评先、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群众评分与村级惠民政策倾斜挂钩。二是推动共建共享。通过评分制度挖掘群众中的“能人”“乡贤”,扩充“党群志愿服务队”,目前已解决了桂里路路灯安装、里冲片通公交车等民生问题。三是优化迭代机制。通过“党群座谈会”“村组夜话”,收集制度运行中的建议,动态调整评分细则,确保制度与时俱进。
当前,新港镇克里村以党群评分制度为纽带,将党组织的服务效能与群众的切身感受深度绑定,既解决了基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也从情感和机制上拉近了党群距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局面。
(胡繁凯)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