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的青山绿水间,一片竹林摇曳出生态经济的新图景,一垄茶园舒展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一方豆腐传承着百年工艺的新传奇,一缕挂面编织着富民强镇的新梦想。从竹产业的“绿色转型”到茶产业的“金色跃升”,从豆制品的“银色传承”到挂面产业的“白色创新”,金寨县青山镇以“四色产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发展脉络。
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竹”产业
通过科学抚育、品种改良实施竹林“培优工程”,推动零散竹林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构建起绿色经营基底。依托深加工技术,将原竹转化为竹纤维纺织品、竹炭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每亩竹产值从传统数百元向数千元跨越,完成“一根竹子”的全产业链价值裂变。
聚焦品质提升,做精“茶”产业
围绕“茶谷经济”建设,以全周期标准化管理赋能茶产业升级:从土壤改良、智能管护到鲜叶甄选、工艺精研,严守品质标尺。孕育出的原茶以“叶阔、质厚、味香”著称,茶汤醇厚透亮,兰韵清幽,回甘悠长,尽显高山有机茶的天然禀赋与匠心工艺。
推动融合创新,做实“豆”产业
青山豆腐以“色泽如雪、质地细嫩、韧而不碎、豆香浓郁”闻名,严格遵循“泡豆、磨浆、过滤、煮浆、烧制、压榨”六道古法工序,保留柴火灶香气与石磨细腻感。在坚守传统风味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良提升效率,开发麻辣豆干、卤香豆干等多元化产品,并借助电商平台让“老味道”触达全国消费者,实现非遗技艺的活化传承。
激活文化赋能,做大“面”产业
青山手工挂面以“细如发丝、入口绵软”为特色,历经揉、醒、拉、挂等18道匠心工序。凌晨三点的面坊中,匠人拉伸挂面的身影已成为小镇独特的文化符号。通过将挂面与民俗文化、节庆场景深度融合,打造“一碗面里的乡愁”文旅IP,让传统技艺焕发消费新活力,小小挂面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青山镇以“四色产业”为支点,撬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振兴之路。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品牌塑造与三产融合,让“四色密码”持续释放乡村振兴的“致富动能”。
(杨文斌)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