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滚车,古称“轮转戏”,相传为黄帝轩辕氏所创,已有数千年历史。表演者通过精湛技艺操纵装饰精美的木制车轮,在鼓乐声中翻滚旋转,展现力与美的结合。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轩辕滚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如何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近日,黄山区仙源镇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以志愿服务传承非遗文化的新路径,用行动点亮非遗传承之光。由镇年轻干部组成的“遗”脉相传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旨在为社会大众提供非遗文化志愿服务,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
为了让志愿者们更快掌握滚车的表演技艺,志愿服务队特邀轩辕滚车省级传承人进行现场指导。在第一次训练课上,许多队员虽然曾观看过滚车表演,但却是首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这一传统非遗的魅力。训练第一节课,传承人从滚车的历史徐徐展开,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他指着滚车的十二根弦,向大家提问并解释道:“轩辕滚车以其独特的十二根弦设计,巧妙地象征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滚车上绘有熊熊燃烧的火焰图案,这不仅是驱邪避疫的象征,更寄托了老百姓对生活红红火火、热情洋溢的美好向往。在最后的实践环节,队员们两两一组,开始了现场训练。轩辕滚车全部由实木制作,车身较重,控制起来并非易事。队员们从最基础的动作学起,逐步感受滚车。起初,许多队员对滚车的滚动方向并不了解,以为只要让车轮滚动起来即可。然而,在进一步的学习后,他们发现滚车的滚动并非随意而为,而是要沿着车轮上火焰图案的方向,顺着火焰的纹路滚动。这不仅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细节的精准把控。随着训练的深入,队员们开始学习如何精巧地控制滚车,尤其是在拐弯时如何保持平衡与方向,从力度的掌控到节奏的把握,大家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午后的车公殿广场上,古老的轩辕滚车焕发出勃勃生机,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传承与希望。
仙源镇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不仅让非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也为轩辕滚车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这支年轻的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行动守护文化根脉,让非遗之光薪火相传,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胡巧巧)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