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乡镇传真 > 正文

马德俊:悠悠赤子心,情系大别山

2025-01-14 16:39:42 来源:   编辑:   

马德俊,男,生于1957年2月,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1978至1982年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退休前任六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市政协常委、安徽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2018年退休。

四十八年前,在裕安区西河口乡邵冲村境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伍仙庙,虽然现在它消失在改革的浪潮下,但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地百姓民风淳朴、人心向善。从毛岭峰潺潺而下的溪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传说。其中有一位憨厚的年轻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农村去。他叫马德俊,是邵冲村的下放知青,来到邵冲村后,他不畏艰苦、不惧艰难,风里来雨里去,在全国上下建设农村的浪潮中傲立潮头,用自身的实践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小小的身躯传播着人间大爱。

积极响应党到号召,到最艰苦的农村去

1975年马德俊和万千下放知青一样,来到了邵冲村,为邵冲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他住在邵冲村魏德发家,据他们说,马德俊个头不高,为人忠厚,但干起活来却十分卖力,平日里,他扛上锄头和群众们一起从事农业生产,闲暇时光在全村挨个转悠,邵冲村的任何角落,你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于是当地百姓亲切的称呼他为小马。

邵冲村坐落于两山之间的山冲,在最冲头的土门组,山高水远,近百亩的农田每年都无法得到灌溉,总是靠天收。有一次马德俊在全村转悠,来到了最冲头,看到岩石缝里往外渗水,问老乡们才知道,这里的岩石常年往外渗水,所以叫滴水岩,他一想,岩石缝里渗水,这肯定是大山的地下水,如果在这里挖一座小型水库,不就能解决这里农田的灌溉问题了,第二天就找到村支书汇报了这一情况,村支书说:“哪有那么容易的,哪里全是岩石,根本挖不动。”没过几天他找来地质专业的同学,经过仔细观察,确定滴水岩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这一下马德俊来了精神,并跟村支书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把滴水岩挖出水来,他领着乡亲们带上钢钎、大锤,靠着人挑肩扛,终于挖出了远近闻名的滴水岩水库,从此解决了土门组以下近百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国家也恢复了高考,1978年马德俊报名高考,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临走之际,乡亲们给他送去了两包鸡蛋,打心眼里舍不得他走。

退休不忘本,心系老区情

老区的土地养育了他,老区的精神滋养了他。马德俊毕业后在市直机关工作,但没有忘记下放时的邵冲村,仍不时前来和邵冲村两委接洽联络,商讨脱贫攻坚之计,用自身的实践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曾经在一张名片上印过这样几句话:一个热爱大别山的人,一个热爱淮河的人,一个追寻红军足迹的人。

临近退休,马德俊同志任然关心着邵冲村的发展,关心着邵冲村的乡亲们有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2014年他再次来到邵冲村,看望曾经帮助过他的那些老乡们,看到他们的生活已经衣食无忧,他感到很是欣慰,但也有一些困难群众让他始终放心不下,于是他决定每年拿出自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6300元,来资助那些困难群众,这一决定他坚持了十年。除此之外,马德俊同志还前后捐款1400元帮助三名红军亲人或后代改善生活;同时出资1000元用于六霍起义重要烈士何寿全确定身份,立碑纪念;并捐资200元用于红军时期著名烈士王鼐雄墓整修。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