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湖进洪闸早已竣工,但周边一直设有围栏,能否适度开放,方便群众近距离参观游览?”“目前安置点主干道两旁流动摊贩很多,相关部门能否考虑划定一块专门区域供他们经营,实行统一管理?”近日,凤阳县黄湾乡人大代表陈功在第三选区走访时,部分群众纷纷发表意见。
近年来,黄湾乡人大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植根群众、联系群众的优势,聚焦民生领域“小切口”,推动代表履职在一线,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编制“一张网”,服务“零距离”。为有效发挥基层代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优化构建人大代表网格化联系群众机制。黄湾乡人大坚持就近便利、相对均衡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基础,结合人口规模、资源配置等情况,将7个村(社区)划分为18个网格,59名人大代表进驻,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圈”。同时,以网格为单位,搭建人大代表“家室站点”履职平台,将政策宣讲、民主议事、建言献策融为一体,结合“聚民意、惠民生”行动,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和美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做到“网格中有代表、管理中有代表”。
打开“心头结” 巧解“疙瘩事”。“这个宅基地的烦心事,今天通过人大代表牵头,终于圆满解决了。虽然事不大,但是大家面对面摆事实讲道理,也不偏袒谁,对于处理结果我们都服气。” 近日,在黄湾乡牛王村,人大代表邓凡巩经过多次入户协调,最终为双方当事人明确了各自宅基地范围,处理结果双方满意,邻里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群众不来,我们就走到群众中去。”这是黄湾乡人大代表们常说的一句话。近年来,黄湾乡人大聚焦土地、宅基地、债务等基层常见纠纷问题,探索“人大代表+调解员”工作机制,在依托人大代表“家室站点”常态化开展接待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作置身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势,积极组织人大代表主动拓宽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渠道,变“被动”为“主动”、变“接访”为“走访”,上门与群众拉家常、谈家事,从村民的“抱怨”“牢骚”中找问题、找不足,打通获取群众诉求“最后一米”,帮助群众疏通心中“郁结”,在群众中形成“有话跟代表讲、有难找代表帮、有结找代表解”的良好氛围。2024年,黄湾乡人大代表参与接待来访群众110人次,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60余件,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提升了基层治理质效。
建议“群众盼” 答卷“群众赞”。“人大代表这个事情办得真是好,以前想给电车充电,要到处找充电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充电服务,方便又安全。”近日,黄湾乡居民黄健健看着家门口新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称赞道。
2024年年初,乡人大代表范金涛在联系点走访选民时,有多位居民向他反映:镇区公共场所缺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不方便,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这个问题。
收到群众反映以后,范金涛联合代表小组其他代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并向人大主席团提交了《关于建设文化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充电桩的建议》。该建议引起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并结合50项民生实事项目,主动同县相关单位进行了对接。
为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推进,黄湾乡人大及时将充电桩建设管理情况纳入年度民生实事监督工作计划,推动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给项目实施上紧“进度条”。2024年9月29日,在镇区文化广场停车场,6个崭新的充电桩已完成调试,支持直流充和交流充两种模式。按照项目计划,后续将建设18个充电车位,主要分布于公园、广场以及村(社区)办公场所。
人大代表助力安装充电桩是“小建议”惠及百姓“大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湾乡人大组织辖区人大代表,结合“千名代表助力社会治理”“聚民意,惠民生”意见建议征集活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等内容,选取一批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作为候选项目转交乡政府。乡政府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候选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初步提出项目建议方案。
项目确定后,乡人大及时把相关项目列入监督工作计划,对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质量、资金使用等,开展日常跟踪监督。乡人大主席团还根据人大代表的职业、专业特长等情况以及与项目的关联程度,选择部分代表组成项目督查小组,通过“看、听、访、议”,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做到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助力项目提质加速。2024年,代表们集中为群众解决民生问题12件,实现了由“群众盼”到“群众赞”的转变。
(葛晓军)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