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一个实践所,做优一套治理机制,建好一支志愿者队伍,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紧扣“凝聚民心、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定位,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一线落地生根,不断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理论宣讲,为群众供给“精神之钙”。“乘坐‘民生改革号’列车,感受皖东大地近些年的变化,这些变化关系到我们的生产、生活……”这是黄湾乡“百姓名嘴”用“理论+故事”的形式讲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幕。
黄湾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立“理论知识学习角”,组建“五老”宣讲团,举办经典传承诵读、“举旗帜·送理论”宣讲会,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内容,深入群众宣讲惠民政策、红色故事、健康教育、先进模范事迹等;此外,还通过编排情景剧、话剧、快板说唱等形式,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医疗、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政策,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里聆听党的“好声音”,感受党的好政策。2024年,黄湾乡开展政策理论宣讲19场次,覆盖人数1500余人。
多方联动,打好志愿服务“组合拳”。“大娘,您血压有点高,头晕可能是血压波动引起的,但也要警惕脑中风的可能性。如果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蒋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郑友萍、医务志愿者殷传忠应邀前往杨义霞老人家中为她进行了义诊,贴心的服务得到了老人的称赞。
黄湾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对老人进行关爱帮扶、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为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文艺志愿者开展“送戏下乡”“我们的节日”“四季村晚”等文艺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此外,还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对接平台,拓宽服务领域,由群众“点单”,文明实践所“派单”,志愿服务组织“接单”的形式,开展法律援助、义诊义剪、老年助餐、就业咨询等“一对一”服务,精准化的志愿服务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移风易俗,构筑乡风文明“压舱石”。清院子、擦玻璃、整墙面,梨园村村民谢守东忙活完大扫除,又开始修剪花草。“马上要开展‘最美庭院’评选了,我得上榜!志愿者上门宣传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号召大家破除陈规陋习,环境干净整洁了,乡风文明了,大家住着也舒心。”
乡村振兴,文明先行。黄湾乡充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会上讲、微信推、入户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引导群众自觉打扫房前房后,不乱搭乱建、乱堆乱倒,做好环境卫生“门前五包”。同时,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积极打造文化墙、建立文化长廊、完善“一约四会”。注重宣传引导,组建移风易俗宣传队,把移风易俗的各项内容,编成小品、快板,让群众接受新风尚的熏陶;结合文明新风典型培树,评选表彰一批“星级文明户”“新乡贤”“乡村好人”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方式,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效应,达到了“选树一个,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提振了乡村振兴内在“精气神”。
目前,黄湾乡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7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2个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累计成立8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500余人。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7000人次,形成了覆盖乡村的文明实践网络。
(葛晓军)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