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八年级17班,班主任魏萍老师正是这样一位点燃学生内心火焰的引路人。她创新实践“学习小组积分制”,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一个渴望成长的心灵,让教育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科学分组,布局共同成长
魏萍老师的教育智慧,首先绽放在小组的精心构筑中。她采用了极具策略性的“S型分布”法,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每个小组都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有引领者,有同行者,也有正在蓄势待发的追赶者,形成多元互补的良性生态,为组内互助学习奠定了最优结构。
更具人情味的是,对于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魏老师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与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自主选择加入心仪的小组。“学困生自选”机制如一双温暖的手,托起每个孩子的尊严与自信。他们从“被分配”的被动者转变为“我选择”的主动者;当他们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选择自己心仪的小组时,教育的种子已然在心中生根发芽。
多元评价,点亮成长星空
魏萍老师建立了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在这里,不再是“唯分数论”的冰冷评判,而是涵盖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小组贡献等全方位、多角度的积分体系。课堂上一次勇敢的举手,作业中一份用心的书写,小组里一次真诚的帮助,都能汇聚成闪耀的星光。
“进步奖”为每一步前行喝彩,“优秀奖”为每一次绽放加冕,就连老师一句真诚的“口头表扬”,也如甘霖般滋润心田。这套评价体系仿佛一面魔镜,照见每个孩子独特的精彩,让他们相信:我也很棒,我也能被看见。
育见未来,以“爱”书写教育情怀
魏萍老师的这一创新实践,其核心远超越管理技巧层面,深刻体现了一名教育者的初心与情怀。最动人之处,在于她那份“一个都不能少”的执着。她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将“差异”转化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让班级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里,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这场成长盛宴的主角;
在这里,竞争是友好的,合作是主旋律;
在这里,成长不再是孤独的跋涉,而是温暖的携手同行;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被看见,每个梦想都被尊重,每次努力都被认可。
静待花开,聆听生命拔节之声
魏萍老师用她的爱心、智慧和坚持,真正践行了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实践,不仅是精妙的教育设计,更是一位教育者对学生深沉的爱与信任。这也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爱的阳光下,按照自己的节律,茁壮成长。
(刘希)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