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波涌,夏木葱茏。8月10日至14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兼职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分管校长齐聚巢湖之畔,开启为期五天的“教研蓄力 理论赋能”深度研修。这场由经开区社会发展局主办、晨曦教育承办的暑期集训,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为经开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立根铸魂:筑牢作风生命线,校准教研航向标
开班首日,教育发展中心教学教研室郝伟主任的动员掷地有声:“作风建设是教研工作的生命线!”在题为《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塑造清廉清正清明之风》的首讲中,合肥市委党校周良金教授以鲜活的案例剖析教育领域“重形式轻实效”的积弊,将“清廉”具象化为规范公车使用、精简会议流程、提升教研实效等日常实践,为教研队伍注入清风正气。
与此同时,教育评价改革的前沿探索同步展开。长沙市教科院邹良主任的《构建高质量教育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证探索》讲座,以长沙“不比基础比进步”的增值评价实践为样本,展现数据赋能如何让每所学校找到发展坐标。“让生命回归教育主场,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的理念,激荡起参训者的强烈共鸣。
深耕致远:破解名师成长密码,重塑教研生态链
“教学成果的培育要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个体智慧转向集体智能。”合肥八中副校长蒋信伟在《教学成果培育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讲座中,以“三果结合”(研究成果、实践成果、影响效果)和“二定结合”(定性评价、定量分析)为路径,指明成果孵化的科学进路。
针对名师工作室建设这一引擎工程,长三角专家李宝玉开出了精准“处方”——立足六大维度:凝练教学主张、深耕课题研究、强化课程建设、聚焦课堂育人、营造研修文化、搭建传承平台。他特别强调:“课题研究必须解决课堂真问题,在‘学习进阶’与‘素养进阶’的交叉点上持续深耕。”
使命领航:从自我突围到生态共享,解码教育者成长基因
“名师当名在思想、名在超越、名在审美!”浙江省特级教师吕虹的讲座《做一个有使命感的领跑者》直击灵魂。她以“明→鸣→名”的成长进阶为轴,分享其“教学写作小故事”与专著出版经历,揭示“做正确而困难的事”才是成长真谛。衢州教育专家朱云福则强调教研机构须成为“四个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课程资源中心、质量评价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为教育现代化夯实地基。
乡村教育坚守者杨瑞清校长的故事更令人动容。40年扎根行知教育实验,从“村校一体”的艰难起步到国际交流的文化超越,他凭借“花苞心态”——“欣赏盛开的鲜花,善待迟开的花苞”,带领团队摘得国家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情怀就是我愿意,我努力,我坚持,我陶醉”的箴言,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核。
课堂革命:教学评一致性破局,AI赋能教研新范式
“清清楚楚上好课,核心在于教学评一致性!”吴门教育集团总校长刘玮的专题讲座直指课堂沉疴。他批判“教遮蔽学”“知割裂识”的痼疾,提出“目标清—评价清—教学清”三清模型,强调“让儿童成为信息创造者”,打破“小手如林”的虚假繁荣。安徽师大刘和海教授则立足人工智能前沿,构建教研赋能三阶框架:通过论文写作提炼教学主张,依托真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运用AI技术优化成果申报,为教师提供从认知升级到实战落地的全链条方案。
蓄力启新程:学员论坛激荡思想,教育星火燎原经开
结业仪式上,五个学员小组的思想碰撞闪耀智慧火花:孔令郑呼吁教研员当好教师成长“助推器”,叶志强探索“Bang教Lei研”创新模式,刘晓芳倡导“做有情怀的教育点灯人”,李华敏聚焦增值评价赋能队伍建设的路径,方程则以“开一扇30度的窗”隐喻教育视野拓展。合肥师范学院吴秋芬教授盛赞这些思考“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14位优秀学员的证书更见证了这场精神淬炼的丰硕成果。
巢湖五日,淬火成钢。从作风建设到AI赋能,从名师孵化到课堂革命,这场研修既是一次教研力量的集体蓄能,更吹响了经开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当参训者带着“花苞心态”与“教学评一致性”利剑重返岗位,教育的星火必将在经开沃土燃成燎原之势。 (郝伟 陈红)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