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二(7)中队笋芽小队的7名队员,在辅导员孙自强的带领下走进非遗体验现场,开展“巧遇造纸印花,体验非遗文化”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近距离接触了传承千年的传统造纸技艺,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自东汉蔡伦改进以来,便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手工造纸的复杂程度令队员们惊叹: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需历经五大阶段、二十道工序,耗时长达一年以上。无论是青檀皮的蒸煮发酵、沙田稻草的灰腌漂白,还是碓打制浆时对纤维的精细处理、捞纸时双人配合的默契把控,乃至“纸药”杨桃藤汁的巧妙运用,每一步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在非遗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尝试了简化版的捞纸与印花工序:手持竹帘轻蘸纸浆,看细小纤维在帘面上慢慢铺展成形;将捞起的一层层湿纸叠放整齐形成“纸粘”,再人工缓慢挤出大部分水分;随后,把湿纸放在60-70°C的焙墙上快速干燥,待干燥后从焙墙上揭下,在透光台检验并挑出厚薄不均、有沙眼、破损或含杂质的瑕疵品;最后,将合格的大张宣纸按四尺、六尺、八尺等标准尺寸裁剪整理,再用晒干的花瓣、叶片拓印出五彩图案,加盖宣纸印章并装裱。当一张张带着手温的“专属纸张”新鲜出炉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也对“慢工出细活”的非遗精神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此次沉浸式造纸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实践中触摸到传统技艺的温度,更在心中播下了传承文化的种子。正如队员们所说:“原来一张纸的形成要经过这么多步骤,古人太厉害了!我们要把这份手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李玲 王芬 孙自强)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