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数智赋能终身教育 同心共筑发展蓝图——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改革发展纪实

2025-06-23 13:36:29 来源:安徽财经网   编辑:潘妥   

在江淮大地的学府沃土上,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综合实力与近百年办学积淀,始终以“至诚至坚 博学笃行”为精神灯塔,在终身教育的征程中锚定方向、砥砺前行。作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首批入列高校,安徽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学科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构筑起坚实的根基,持续为继续教育学院输送优质教学资源与创新发展动能。

学院锚定“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以数智技术为笔,以服务情怀为墨,深化高质量教学改革,提升服务型队伍能力,拓展多元化办学结构,为推动终身教育、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数智赋能:搭建终身学习“云桥梁”

如何科学把握教育数字化这一战略机遇?如何合理解决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和工学矛盾?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直在探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的路径。

学院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为支撑,大力发展在线教育,积极探索灵活、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新模式,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作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共享教育资源,全面开展以生为本的线上学习,满足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线上线下、自主集中、个人集体、网络课堂、自学指导的有机结合,更让学习真正成为“主动生长”的过程。

依托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157 门优质线上课程全天候绽放智慧光芒,每年 11000 分钟的课程更新频率,让知识活水永不干涸。更值得称道的是,学院在自建课程资源的同时,也与省内其他高校通过互换、购买等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辐射范围,服务安徽继续教育事业。学院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开放大学等省内多所高校缔结 “资源共享联盟”, 百门精品课程跨校流通,形成“共建共享、美美与共”的教育资源共同体,使江淮学子共享同一轮知识暖阳。

数据无声,却诉说着教育数字化的斐然成效。2024 年14000 名线上学员累计创造 254.14万次平台访问、43.67 万小时在线学习的亮眼成绩,47.32 万次作业提交见证着求知者的脚步从未停歇。更具突破性的是,学院早在2010年就搭建起学分转换“立交桥”,让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在线课程等学习成果自由流转,为万千职场人铺就“随时可充电”的成长快车道。

学生通过修读本科学历教育课程、研究生学历教育课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在线课程等取得的各类课程成绩与学分,符合条件的可认定和转换为培养计划中相应的课程学分。学院帮助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助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加强校际人才培养合作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心传心:编织师生服务“连心网”

做好学校与师生之间的“联络员”、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员”、教学质量的“监督员”、热心管理的“服务员”,以“热心、真心、耐心、细心”为师生提供好服务,是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所有工作人员共同的工作准则。全方位监督教学和学习过程,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是学院教职员工的日常工作。

针对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监督、互动沟通不畅等问题,学院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主任,并建立班级群。每个班级又通过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由班委牵头划分学习小组,形成“班主任—班长—组长­­—组员”的组织模式,打破空间限制,将分散的学生串联为互助成长的共同体,既保证信息资源的全覆盖,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老师作为学生管理服务的主体,是学生与老师、学院沟通的桥梁。班主任不仅在学习上会督促学生,通过定期进入教学管理平台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对未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通过电话、短信、QQ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通知,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习;在生活和学生心理方面也以“热心、真心、耐心、细心”相待。当2022级法学班学生黄某因答辩失利陷入低谷,班主任张老师的数次暖心疏导如春风化雨,助其重拾信心并在二次答辩中绽放光彩。这份师生间的双向奔赴,最终凝结成一面饱含谢意的锦旗,成为学院“以生为本”最生动的注脚。

参加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的新生代表邵慧慧同学说:“以前在网上看到‘大学氛围’很羡慕,现在自己也亲身感受到了。这种仪式感让我觉得,无论多大年纪、什么身份,只要想学习,学校永远对我们敞开大门欢迎!”学校将继续教育学生和全日制学生“同等对待”,通过举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评优活动彰显仪式感,激发学习热情;在班主任引导下,选拔班干部、举办班级活动,凝聚学生向心力;同时,为学生办理校园卡、学生证,使其共享校内资源,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切身感受作为安徽大学学子的归属感与荣光。

深耕细作:筑牢教学质量“生命线”

从 1950 年代的成人教育摇篮到新时代的继续教育重镇,安徽大学始终以“质量立院”为根本,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长河中积淀出熠熠生辉的育人口碑。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安徽省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分别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授予“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安徽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安徽省中小学师资管理者培训基地”“安徽省财政系统干部培训基地”。学院还当选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七届理事单位,是安徽省唯一高校单位。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直接关乎人才培养成效与教育价值实现。2018年以来,学院共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2项,其中《互联网+,四心四员,助力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综合性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分别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学院始终将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置,主动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线下教学学时不低于20%”精神,严格管理线下面授工作。周末的校园里,9 大专业近万名学员的身影成为最美的风景,印证着学员对优质课堂的由衷向往。

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学院秉持“少而精”的布局,学院落实注重内涵发展的招生思路,以教学质量提升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招生专业,从2019年的26个专业优化至2025年的9个专业;强化规范校外教学点管理,精简至目前的3个。

学院全面审视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多次进行系统性修订,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关键要素进行全方位优化升级,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增加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将助力学生突破专业局限,提升数字素养与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并为国家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融合共生:赋能区域发展“新动能”

江淮潮涌,学府弦歌。学院依托学校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资源,开展党政干部、企业行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年培训10000人次左右,精准对接党政、企事业及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培训赋能人才技能升级,支撑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组织校内多个院系投身于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近年来,学校多次获批国家级、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在人社部组织的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遴选中,学校共获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十大门类中的六个培训方向。未来将会为安徽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为安徽省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数字化转型赛道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院还与定点帮扶的阜南县开展了教育系统财务培训班、乡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助力乡村振兴“强根基、添动力”,形成“培养一人、带动一域”的辐射效应,实现高校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乡村振兴长效路径。

同时,学院还在积极推进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项目,拓展多元化教育布局,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学历提升通道,将高等教育资源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开放,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才蓄水池”,推动全社会人力资本的持续增值。

新时代,新征程,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贯彻“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总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整体优势,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让优质的高校教育资源普惠更多群体,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优秀毕业生人才,为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实现教育强国战略持续注能!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