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梅妍 范子腾 曹开发) 近年来,在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一座依托千年宣砚文化打造的“为民调解室”正悄然成为群众心中的“解忧驿站”。这里将传统制砚“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推出“一核四诊五心”工作法,让矛盾纠纷在文化浸润中消弭于无形。2024年,这个温暖角落成功调解纠纷121件,成功率高达97.5%,成为当地基层治理的亮丽名片。
党建执笔,绘就多元共治“同心圆”。镇党委以党建为轴心,构建起“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及"五老调解团"(老党员、老干部、老工匠、老支书、老模范)等多元力量。68名网格员化身“流动探头”开展日常巡查,包案领导带案下访直抵矛盾源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这套体系如同精密的宣砚雕琢工具,将各类社会矛盾逐一化解于萌芽。
“四诊”工法,雕琢矛盾化解的“艺术之道”。开门坐诊,每周一开展“温暖星期一”活动,党政主要领导化身“坐堂医师”,通过拉家常式沟通建立“诉求登记-分类交办-跟踪反馈”闭环,让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主动出诊,调解员带着“五步出诊法”(问、查、劝、解、签)走进田间地头,活用“六尺巷”典故化解土地纠纷,今年已成功调和7起历史积案。联合会诊,针对疑难杂症,司法、公安、法律顾问等多部门开展“圆桌会诊”,通过“一案一策”实现化干戈为玉帛。定期复诊,建立“调解档案库”,通过电话回访、入户核查等方式跟踪协议履行,设立“红黑榜”激励守信,确保矛盾不反弹。 “五心”调色,渲染基层治理温暖底色。调解员以“五心”为调色盘:用耐心倾听诉求,以公心明辨是非(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监督),持诚心化解积怨,靠暖心纾解情绪(递茶水、拉手安抚),凭恒心巩固成果(为困难群众代办低保等)。这种将宣砚“千雕万琢出精品”的精神转化为服务理念的实践,让法治温度触手可及。
文化铸魂,乡贤巧解"千千结"。调解室内,“化干戈为玉帛”的案例展板与宣砚雕刻相映成趣。由老模范、退休干部组成的“五老调解团”充分发挥“地熟、人熟、事熟”优势,用乡音土话解开群众心结。如今“有矛盾找为民”已成为当地共识,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目标。
下一步,白地镇将继续以砚台文化为媒,将调解室打造为社会治理的“精品砚作”,让传承千年的雕刻智慧持续滋养现代乡村治理,绘就“矛盾化玉、邻里生温”的和谐画卷。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