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盛子杰 曹开发)“一滴水,能折射太阳光辉;一桩案,能彰显法治道理。”近日,宁国市法院执行干警刚柔并济成功化解一起历时九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标的虽仅2万元,执行干警在办理该案中充分发挥“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作用,让“小案”也带有司法温度,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鲜活样本。
谭某因资金周转需要,自2014年起陆续向潘某借款3.5万元,期间经潘某多次催要,谭某仅偿还1.5万元,剩余2万元一直追讨无果,潘某遂诉至法院。经法院审理判决,谭某仍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某天下午,申请执行人潘某拨通“执行110”值班电话,执行干警确定位置后立即出警抵达执行现场,将被执行人谭某拘传回院。“这么多年了,借给你治病的钱一直拖着不给,今天必须当场还钱!”潘某情绪激动地说道。“不是不给,你也了解我的情况,我自己一身病要长期治疗,孩子的精神状态也很差,家里全靠我妻子在撑着,现在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谭某低着头,反复强调着。在执行调解大厅,双方当事人吵得不可开交,执行干警见状立即上前稳定双方情绪,耐心劝导。
“谭某,你可知道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你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老赖!到时出行都受到限制!”执行干警搬出法条,向谭某耐心释明。
“我也想还,可是我真没有!”谭某无助地回应着。
“我身体也不好,急需这笔钱,总得讲清楚什么时候能给我吧!”潘某看到谭某的态度,更焦虑了。
“双方确实都有困难,能不能各退一步?”执行干警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后,转变策略,从强制执行转向柔性调解。最终,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释法明理,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谭某现场支付现金800元,剩余案款分期履行,直至付清为止。
“小案件连着大民生。”这起案件是宁国市法院践行“小案不小办”理念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宁国市法院将继续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构建“分级分类+精准施策”的执行机制:对恶意规避执行行为重拳出击,对确有困难被执行人活用执行保险、司法救助等渠道。以“惩戒与救济并行”的模式,捍卫司法权威,传递司法温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感。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