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网评 > 正文

善用“婆媳角色转换” 解锁乡村治理新密码

2025-10-15 01:19:38 来源:   编辑:曹凌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乡村基层是党执政的根基、政策的落点、力量的源泉,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乡村干部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也是群众日常生活的“贴身管家”。乡村干部们常面临这样的困境:政策推不动,群众不理解,自己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乡村一头连着政策,一头牵着百姓,像极了“婆婆”与“媳妇”过日子。换个角度想,乡村治理的密码,恰恰藏在“婆媳角色转换”里。乡村基层工作,有时不需要高深理论,只需一方“将心比心”的良药,通过角色转换,就能提升群众工作的精准性和温度感。

“婆婆”:政策执行的“威严守护者”。“婆婆”在乡村治理中象征着权威与制度的执行者。乡村干部在落实国家政策、推行各项规定时,必须具备“婆婆”的威严与坚定,当“婆婆”时姿态要“平”、心肠要“热”、肩膀要“宽”、脑子要“清”。例如,在面对违法建设、违规排污等行为时,乡村干部要像“婆婆”一样,毫不留情地予以制止和纠正,坚决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能够有效地震慑违规行为,为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当然当“婆婆”时,要懂“媳妇”的难。乡村干部执行政策时,手握任务指标,好比当家做主的“婆婆”。但若一味发号施令,不顾群众感受,工作必然碰钉子。真正的智慧在于,能从“媳妇”的角度体谅其不易——土地征迁,关乎百姓安身立命之所;医保缴费,连着群众柴米油盐之困。多说一句暖心话,多跑一趟解难题,政策就能多一分温度,工作就能多一分顺畅。

“媳妇”:群众身边的“贴心小棉袄”。基层工作并非只有政策的执行,更多的是与群众日常息息相关的琐碎事务。在这些事务中,基层干部需要化身为“媳妇”,姿态要“低”、耳朵要“灵”、手脚要“勤”、嘴巴要“甜”。以细腻的情感和耐心的态度去服务群众。比如,面对邻里间的小矛盾、家庭中的琐事纠纷,干部要像“媳妇”一样,耐心倾听、细致调解,用温情和智慧化解矛盾。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养老服务等工作时,也要像“媳妇”一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与温暖。当“媳妇”时,要明“婆婆”的责。面对群众诉求,干部又成了需要解决问题的“媳妇”。此时若只是抱怨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便是失职。聪明的“媳妇”懂得,“婆婆”交办的任务必须完成,但方法可以灵活。田间地头走一走,家长里短聊一聊,了解群众真实想法,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这才是本事。

角色转换:基层治理的“柔性艺术”。“婆婆”与“媳妇”角色转换,是乡村干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工作方式方法的体现。在处理政策执行与群众服务的关系时,乡村干部不能一成不变,而要像优秀的演员一样,根据“剧情”的需要,精准地转换角色。在政策推行初期,可能需要更多地展现“婆婆”的威严,让群众认识到政策的严肃性;而在政策落地过程中,遇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抵触情绪时,则要及时地转换为“媳妇”角色,用温情和耐心去化解矛盾,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角色互换的关键,在于“将心比心”。基层工作的特点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群众不是对立面,而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婆婆”的责任心去担当,用“媳妇”的细腻心去沟通,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角色转换背后的基层治理智慧。角色转换的本质是工作对象和核心任务的转换,是乡村干部对基层治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干部具备多维度的能力和素质。“婆婆”与“媳妇”角色转换,体现了乡村干部在制度执行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平衡艺术。它告诉我们,基层治理不能只有冷冰冰的制度执行,也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而要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给予群众足够的关怀与温暖,实现制度与人情的和谐共生。基层工作,说到底做的是“人”的工作。少一些官僚气,多一些烟火气;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商量。当我们真正学会了在“婆婆”和“媳妇”的角色间自如转换,群众工作就会从“硬碰硬”变成“心贴心”。

(张旭)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