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网评 > 正文

在化解急难愁盼中为民生幸福“加码”

2025-07-31 00:33:09 来源:   编辑:曹凌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问题念兹在兹,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对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提出明确要求。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一端联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指引,以实际行动为民生幸福添砖加瓦,让人民群众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不断擦亮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底色”。

迈开步子访民情,在精准把脉上“加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情,宛如民生的“晴雨表”,精准反映着群众的需求;民意,恰似政策的“指南针”,指引着工作的方向。切实回应民生诉求、化解群众难题,关键在于深入了解民情、倾听真实民意。党员干部应放下“架子”,怀揣“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真正深入基层,让双脚沾满泥土。走进农家小院,关心粮食收成,询问农产品销路;步入市井小巷,与居民亲切交谈,聚焦教育资源是否均衡、医疗服务是否便捷;关注青年就业创业的困境,了解住房保障的落实情况……在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中,精准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与期盼。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用好政务新媒体、民意收集平台等线上渠道,积极宣传引导,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的“民意高速路”,让每一位群众都能畅所欲言,确保民生决策与举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时刻将“民之所忧”挂在心头,全力践行“民之所盼”。

撸起袖子解民困,在惠民实效上“加码”。民之所望,即为政之所向。面对群众在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党员干部要以“实干兴邦”为座右铭,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将政策的阳光雨露洒向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聚焦“一老一小”,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打造集托育、养老、康复、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让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快乐成长,让每个家庭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为每一个学子在优质的教育沃土中成长成才,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建好“家门口的健康驿站”,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诊疗水平,构建便捷高效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唯有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才能将“惠民蓝图”快速转化为“现实美景”,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敞开心扉暖民心,在为民服务上“加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改善民生福祉,最终要体现在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民生服务质量的高低、政策举措的优劣,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勇于将评价的“话语权”交给群众,让百姓成为民生工作的“监督员”“评判者”。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实时收集群众反馈,引入第三方评估,确保评价客观公正。要持续提升服务温度,推行“微笑服务”“贴心服务”“上门服务”,让群众办事更舒心、更便捷。重点关注特殊困难群体,主动靠前服务,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放心事、安心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王荷娜)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