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这是对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的一次再教育、再武装,是对纪律作风的一次再检阅、再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摆正公与私的位置,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中正公心、守公德、行公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问题的根本是立场问题,是党和人民立场的生动体现。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原则,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徐特立,一生低调行事无私奉献;“绝不向组织多提要求”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勤俭爱国奉献一生。党性原则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不仅提高党性修养的政治要求,也是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基本准则。
“人心之病,莫甚于一私。”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做人尤其是党员干部,一旦“私病”缠身,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必然导致思想行为偏离党的正确政治方向,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会“消瘦”得失去人形。做人只有一个公私,做事只有一个正邪。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错误地将公与私搅在一起,所言所行严重违背党的宗旨和要求,公私混淆、先公后私,甚至将私利凌驾于公利之上,为了一己私利,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私利,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究其根源,是公私不分、私欲熏心作祟的结果。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摆正公私二者的位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久久为功、常态长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党员干部深刻检视剖析内心深处的公私观提供了契机,我们要常补精神之钙,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在理论学习中接受精神洗礼,打扫思想灰尘,祛除思想杂质,不断深化认识、提升党性修养。要常思纪法之严,以党章党规党纪为镜,秉公用权、严格自律,不以私事误公务、不拿原则还人情、不把喜好当标准、不让关系成羁绊,做到行有所止、欲有所制。要常念干事之责,在公私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牢固树立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认真履职尽责,恪守党性原则,始终做到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
(王荷娜)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