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报“3·15”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买

2025-10-23 12:26:0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孙晓帆   

近年来,价格优惠的临期食品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什么是临期食品?商家售卖时该注意什么?消费者又该如何挑选?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且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保质期作为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当食品超过该期限时,其销售就属违法行为。因此,商家通常会采取打折促销等方式,尽快将临期食品卖掉,以减少经济损失。

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态度如何?有的消费者认为,临期食品没过保质期,质量和味道都不错,买回来两三天就能吃完,依然比较安全放心。有的消费者认为,部分食品临期销售的价格在半价以内,性价比高;部分食品则和平时价格差不多,并不实惠。还有的消费者对临期食品心存芥蒂,表示不会购买临期食品。

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态度不同,关于临期食品中的“临期”到底指多久目前也没有统一答案。记者梳理发现,多地针对临期食品制定的管理办法或者标准、指引中,对“临期”的具体界定并不相同。

《安徽省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将临期界限细化为七个梯度,包括保质期在1年以上的临期为到期前30天、保质期在3天以下的临期由销售经营者自主确定等。

山西《临期食品管理规范》中以“六档+特殊情形”界定,12个月及以上保质期食品临期45天,往下按保质期时长依次对应30天、20天、10天、2天、1天的临期时间,此外,国家允许不标注保质期及保质期7天以下的食品不设临期。

但即便多地将保质期一年及以上食品的临期设定为45天,也与部分消费者印象中的“临期”有些许差别。记者发现,一些消费者认为食品在距离保质期还有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时候,就已经不新鲜了,会在心中将其划为“临期食品”。

商家应如何规范销售临期食品?综合各地的规范文件不难看出,分类管理与明确标识是关键。食品经营者应当加强日常检查以及食品流转管理。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此外,“临期食品”标签应醒目,让消费者看得清楚、买得明白。而对于已经过期的食品,应立即下架,及时处理。

消费者如何选购临期食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表示,对合格的预包装食品,只要状态、风味正常,没有必要因为快到期就扔掉。购买打折的临期食品,只要能及时吃掉,不在家里放过期,不仅划算,还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范志红提醒,想要安心食用临期食品,需注意储存条件。比如温度,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的食品,若在销售或运输过程中脱离冷链,或储存温度不达标、环境温度过高,就可能“提前过期”。购买这类临期食品也应谨慎,在购回后立即按照产品要求放入冰箱妥善保存。对于一些原本常温储藏的食品,如果购买后预计无法在短期内吃完,也可以考虑将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以延缓品质变化,延长可食用时间。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