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评论 > 正文

【安徽财经评论】“新春第一会”:奏响发展新乐章,共赴奋进新征程

2025-02-08 15:42:0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每年的“新春第一会”都有着“风向标”意义和“动员令”作用。它不仅是对新一年工作的开篇布局,更是各地展现发展决心、释放发展信号的重要契机。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新春第一会”主题各异,特色鲜明,勾勒出一幅全面奋进、各展所长的发展图景。

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新春第一会”上尽显进取姿态。广东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广州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深圳则凭借自身强大的创新基因,在新春伊始就坚定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首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创新企业汇聚。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目光聚焦长三角地区,这里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安徽为腹地,正共同构建起一个相互融入、协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龙头,在“新春第一会”中彰显出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磅礴决心。依托深厚的科研底蕴、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完备的金融体系,上海深度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前沿科技领域。通过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吸引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与企业纷至沓来,有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得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此同时,上海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打造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引领长三角地区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崭露头角。

江苏,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新春第一会”着重强调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全力实施产业强链行动,深度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培育壮大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通过大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此外,江苏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省内南北合作,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为全省经济均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浙江,凭借发达的民营经济与活跃的创新氛围,在“新春第一会”突出数字化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此外,浙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安徽,作为长三角的重要腹地,在“新春第一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锚定新方向,展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与坚定决心。这里科教资源丰饶,汇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为科技创新厚植了深厚的智力根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持续发力,成果频出。在前沿科技领域,安徽表现尤为亮眼。量子通信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构建起了信息安全的坚固防线,为未来的通信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在深空探测领域,安徽的科研团队深度参与,助力我国在宇宙探索征程中不断迈进,从嫦娥奔月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都有着安徽科研力量的智慧与汗水,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关键技术支撑;核聚变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依托相关科研设施与团队,不断探索可控核聚变的奥秘,向着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目标大步迈进,致力于为人类能源变革开辟新的方向。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安徽与沪苏浙紧密联动,在产业协同与创新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站在5万亿GDP的新起点,在新质生产力的强劲驱动下,安徽积极做好“提前量”,秉持“跳一跳,摘桃子”的进取精神,力求将工作往前赶。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力求多出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全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产业发展层面,以超前眼光谋划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区域合作中,主动融入长三角,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找准定位,提升经济外向度,扩大安徽在国内外市场的“朋友圈”与影响力,奋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精彩跨越。

在新质生产力的强劲驱动下,站在新起点要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稳外资领域,全力吸引外商在皖设立总部及功能性机构。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专项政策,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将区域总部、功能性机构落户安徽。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对接,推动技术交流与成果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法律法规执行、监管机制优化到侵权惩处力度加强等多方面发力,为外资企业的创新成果保驾护航,提升外资质量与科技含量,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稳外贸方面,全力支持企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构建“抢订单、稳订单、扩订单”的长效机制。针对传统贸易,政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利用展会平台展示安徽优质产品,精准对接国际客户,拓宽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跨境电商方面,积极加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海外仓布局优化,推动出口品牌建设。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助力本土企业依托跨境电商拓展全球业务,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文创产品等安徽特色产品走向全球,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在服务贸易方面,聚焦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服务贸易的规模与质量。支持文化企业开展对外文化贸易,输出安徽特色文化产品,提升文化影响力。

在鼓励企业“走出去”方面,注重有序引导,做好企业合规服务。组建专业的法律顾问团队,为企业提供海外投资、贸易相关的法律咨询,帮助企业了解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有效规避投资与贸易风险。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与运营能力,推动企业在海外市场稳健发展。

在提振消费层面,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发放消费券激发居民消费热情,鼓励商家开展促销活动,推动传统消费扩容提质。同时,培育新兴消费场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直播电商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围绕首发经济,积极搭建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在省内举办新品发布会、首店开业等活动,提升城市商业活跃度和知名度。合肥等地打造的商业综合体,成为众多品牌首发首秀的热门选择,引领消费潮流。

在首创改革方面,充分发挥自贸区、综保区的政策优势。在自贸区,推行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简化货物通关流程,实现快速验放,提高贸易效率;探索金融开放创新,开展跨境金融业务试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综保区内,优化监管模式,实施“区内自由流转”等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态发展,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平台。

展望未来,安徽在新时代浪潮中,借新质生产力强劲赋能实现飞跃。以精湛工艺与可靠品质,让“安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中站稳脚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安徽智造”;全力营造创新生态,让“安徽创造”引领产业变革,大步迈向经济强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善为 2025年2月8日)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