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来临之际,电影《南京照相馆》如期上映。影片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真实罪证影像。它聚焦于“吉祥照相馆”,用阿昌冒名阿泰的冲印工和名为伊腾秀夫的随军摄影师两条线,交叉叙述发生在照相馆中小人物命运变迁和灵魂嬗变的故事。一个在前线拍照,面对满眼都是血淋淋的惨状而兴奋;一个在室内冲印照片,目睹这惨状而悲痛而畏惧,进而生发出“与其等死,不如奋力一搏”的心理变迁和行为勇毅。
阿昌是邮递员。他是善良的。为了帮助一对老夫妻查找女儿的来信,放下瞬间消失的逃亡机会;他是敬业的。冒着枪林弹雨四处躲藏,也不曾丢下沉重的邮包。阿昌和躲在照相馆里的老金意外发现,那些照片无一不是日军屠城的罪证。初始,他们觉得帮其冲印是为虎作伥,是汉奸行为。但在亲眼所见和照片记载的双重残酷事实刺激下,原本只求保命的侥幸心理崩溃了。他们要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什么!觉醒了的灵魂会散发出强大的力量。于是决定,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将那些底片保存并传播出去,从而揭开日军自我美化的面纱,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昭告天下。
“吉祥照相馆”曾经记录着南京的“吉祥”,老金更是历历在目。然而,当野蛮的日军如洪水猛兽般冲进南京城时,人间的恶梦从天而降:天上飞机轰炸,地上坦克、枪炮横扫,无论军人、平民,亦无论青壮老幼妇孺,那些熟悉的客户,热情的近邻,满面春风的面庞……都在刹那间灰飞烟灭了。脆弱的生命怎堪这战争之重?序幕拉开时,声响和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冲击力,很快就将观众笼罩到战争的惨烈之中,仿佛置身于无法挣脱的险境。不曾有过的悲壮体验与银幕画面相互映照。
就在那震撼的场面稍有缓和的间隙,一辆三轮军用摩托突突突地淡出画面。年少的随军摄影师伊腾秀夫,以特写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他,阳光,稚嫩,天真。挨了指挥官一巴掌后,他那瞄准阿昌的手仍在发抖。犹豫迟疑之际,他看到了散落在地的照相耗材。他眼前一亮,因为这对只会照相而不会冲印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他的请求下,阿昌作为他有用的工具,终于得以保存性命。此时,观众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希望伊腾能良心发现。机灵的翻译王广海便不失时机地提醒阿昌。求生的本能促使阿昌随即冒名阿泰,谎称自己是照相馆的学徒工。
经历了多次生命危险的阿昌,面对年龄相近的伊腾,自然不敢奢望会成为他的朋友,虽然心里存有一丝活命的侥幸,但畏惧仍然充满了整个身心。在他的帮助下,照片很快登上了《朝日新闻》。伊腾狂欢的镜头彻底击碎了观众的希望。原来,伊腾参军是为了家族的荣耀,只是企图避开生命危险,才选择了充当随军摄影师;他的父亲曾经参加过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可以说,他是在一个地道的战争贩子家庭出生的。
故事在不断展开,面对每个屠杀场面,伊腾在拍摄的同时,写在他脸上的都是兴奋。应该说,这才是伊腾性格发展的合理脉络。因为他随军的任务就是要留下日军骄横跋扈与恣意妄为的瞬间。为防止有损侵略者国际形象的底片流出,伊腾居然一边给阿昌兑现“朋友”的诺言,开出两张通行证,一边把证件编号交给日军关卡,并交代遇有持有此编号的人即杀。他把中国人的“礼义仁智信”作为阳奉阴违的手段,欺骗、残害善良的阿昌们。需要时,阿昌是他的朋友;完事后,阿昌就是他的死敌。伊腾的人性恶隐藏在他那阳光、稚嫩的脸庞下,一点也不逊于那些举着屠刀到处滥杀的侵略者,且最终成为不折不扣的军国主义杀人工具。
生死攸关。阿昌和林毓秀面对来之不易且能保命的通行证,他们选择了把证留给老金一家。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是伊腾设下的通往死亡的陷阱。阿昌等人此时相互推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情节是否有些牵强呢?其实这是有情感铺垫的。阿昌误入“吉祥照相馆”,是老金教会了他冲印照片,才得以保命。他要感恩,但更珍视老金那两个孩子的年幼性命。更重要的是,躲在照相馆中的逃兵宋存义,得知日军派来了照片冲印师时,他预感躲在照相馆中的人都将在劫难逃。他选择了舍身报恩,将那冲印师杀死。
林毓秀是演员,戏里戏外都会受到些许“节”与“义”的感染。是的,她是王广海的情人,情感的不伦并不能否定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电影明星的憧憬,哪怕在明星胡蝶身边露个脸的镜头,也成了她炫耀的资本。但面对日军的不义,她不相信“禽兽”能最终赢得这场战争。她被迫给那些“禽兽”演唱,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尽凌辱,连做人的基本尊严都丧失殆尽。在与王广海的对话中,她总是不断地重复着那句话,“万一日本人真的输了呢”,即使这信心和希望只有那么点滴可能,她也要提醒王广海不可做汉奸。这细节成了该片的一道亮光,划破了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黑暗天空。尤其是,她那目光,那神情,那语气,犹疑中又透射出坚定。高叶用情绪饱满的表演,展现了角色置身其中的无奈与悲愤,那么真实,那么感人,那么让人振奋!相信看完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难以忘记——绝望中,那“万一呢”的胜利信念。
《南京照相馆》,以活动在馆中小人物的感知为视线,重点记录了南京沦陷的过程,深刻揭露了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该片一改往日战争片的军人主角模式,让小人物在恐惧与抗争中充分展示心理变化,并在惨烈的战争氛围中升华灵魂。
张利明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