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教育 > 美文赏析 > 正文

大暑三伏天

2025-07-17 09:37:50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孙晓帆   

蝉鸣撕开七月的天幕,大暑裹挟着三伏的热浪轰然登场。

古人将大暑拆解为三候,每一帧都藏着自然密码。《逸周书·时训解》记载:“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腐草堆里跃出的萤火,恍若夜空中坠落的碎钻,可李商隐笔下“于今腐草无萤火”的怅惘,在现代都市愈发清晰——柏油马路吞噬了泥土,霓虹灯取代了流萤,夏夜的浪漫成了濒危物种。到了“土润溽暑”,大地吸饱雨水后在烈日下发酵,空气里浮动着湿漉漉的热浪,走在田埂上,汗珠顺着脊梁沟淌,才懂李绅“锄禾日当午”的汗珠,原是滚烫的生存诗行。

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站,大暑以超越小暑的炽热冠名。东汉刘熙《释名·释天》言:“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民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俗语,与现代人戏称的“桑拿天”暗合。这看似残酷的高温雨季,却是万物疯长的狂欢节——玉米秆蹿得比人高,红缨子如持矛军团的旗帜;棉花开出白的、粉的花,点缀绿叶间;花生藤蔓匍匐地表,在泥土里孕育珍珠。天未亮,农人们便扛锄下田,日头毒辣时仍不停歇,除草、施肥、除虫。

古人消暑自有章法,一个“伏”字道尽生存哲学。唐代张守节注解:“伏者,隐伏避盛暑也。”三国程晓《嘲热客诗》绘出古人蛰伏智慧:“平生三伏日,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西汉“伏日诏”让官员放假,汉武帝还会赐肉;唐宋“三伏给休”,官员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得一日假。文人雅士更将避暑过成风雅事,或栖身山林听泉,或静坐水畔观荷。

寻常人家的消暑智慧藏在草木间。竹帘取代布帘,凉席铺就木床,枕头裹上蔺草垫,老人们甚至用小木凳当枕,冰凉沁骨。北方人编草墩、戴草帽,南方人披蓑衣、戴斗笠,这些带草木清香的物件,构成夏日独特风景。饮食也顺天时,煮一锅绿豆汤,撒把冰糖冰镇,清甜直抵心脾;菜市场里,苦瓜、丝瓜、黄瓜成抢手货,凉拌菜摊前总排长队。可即便有空调电扇,现代人反倒像被圈养的困兽——在恒温空间里丧失对季节的感知。

年复一年的大暑三伏,见证古今生存智慧。摇蒲扇、睡凉席、井水镇西瓜的旧时光,正慢慢褪色成记忆里的水墨画。

梅会林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上一篇:赤脚医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