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省试点工作,9月7日上午,六安金安区清水河街道清水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社区关工委、乐善社工、谷雨社工,依托“河邻有约”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花开小老师”漆扇工坊活动。此次活动以儿童为主体,由孩子自主策划、组织实施,不仅实现了他们在志愿服务中从“参与者”到“服务者”的角色升华,更让传统非遗漆扇技艺在童真创意中焕发时代生机。
从“跟学”到“领学”,小肩膀挑起大责任。活动筹备历时两个月,源自7月的“启航营·认识花开小老师”。孩子们通过“名字球”破冰、公约共创、需求侦探等环节,自主制定《小老师守则》,记录下23条社区儿童需求。从初次会议的略显生涩,到后期策划的从容有序,这群平均年龄不到十岁的孩子,在社工的陪伴引导下,一步步将创意落为现实。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分组走访社区,搜集大家对活动的期待;反复修改流程稿,甚至自带小闹钟模拟现场计时;文化组为弄清漆扇历史,连续一周每晚观看非遗纪录片,最终自主制作出卡通版PPT。活动现场,“小老师”们沉着有序——文化组生动讲解漆扇的千年技艺流转,技术组细心示范“水面漂染”的每一个手势,后勤组不仅精准提醒晾干时间,还主动协助低龄孩子清理工作台。一场活动,无数细节,孩子们用纯真却不失专业的行动,诠释了“小肩膀”也能撑起“大责任”。
从“传承”到“创新”,童心巧绘时代纹。漆扇制作区如同一片流动的创意海洋,孩子们围坐在清水盆旁,屏息凝神,以童心为笔、以漆液为墨,勾勒出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有的俯身轻轻吹动漂浮的漆液,漆迹如云卷云舒,渐次化作璀璨星河;有的用竹签细心牵引,黛色流转间层峦叠翠,绘就一幅青绿山水;还有的孩子大胆混色,蓝绿交融、金粉点缀,仿佛将神秘的海底世界凝于扇面。传统大漆工艺不再仅是古老技艺的复现,更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对话时空的媒介。一勾一划、一吹一染之间,非遗之美穿越千年,与童真创意碰撞出全新的时代纹理。
从“受助”到“助人”,三级梯队育新机。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背后是“党建引领—社工赋能—志愿反哺”的治理闭环高效运转。社区党总支统筹资源、搭建平台,乐善与谷雨社工机构为“小老师”们量身打造四期项目管理培训,从活动策划、团队协作到应急处理,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建立自信、承担责任。小朋友邵子桐的妈妈感慨:“没想到以前害羞的孩子,现在能站在前面教别人做漆扇。这个项目改变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我们整个家庭的参与感。”
当一把把绘满星辰的漆扇在秋风中轻摇,扇出的不仅是非遗的千年韵味,更是“小手拉大手”共建共治的社区新风。这场由孩子主导的文化盛宴,正为社区“河邻有约”志愿服务项目,书写着最生动的童言童语。
(金晶)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