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个竹筒摸起来好光滑!”“我要把它画成最特别的样子!”为让非遗文化的薪火在未成年人心中代代相传,让传统技艺的魅力点亮成长之路,8月26日下午,六安清水河街道北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联、关工委联合谷雨社工开展主题为“指尖传承 竹韵新生”的非遗竹筒画手工活动。不仅让古老的竹筒画技艺在青春接力中焕发活力,更让非遗文化的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扎根生长,生生不息。
活动开始前,志愿者用《诗经》中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来描绘竹子的坚韧与清雅,瞬间将大家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随后,社工用PPT将竹筒画历史娓娓道来:“《考工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竹筒画正是天人合一的智慧结晶。”通过视频展示“一根竹变千缕丝”的工艺奥秘。同时,社工对竹编技艺进行了介绍,从选材、切割到编织,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
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竹筒和画笔,开始制作自己的竹筒画。他们或低头沉思,构思画作;或灵巧编织,创造佳作。每个孩子都化身“小匠人”,以“井字画”“六角画”技法创作竹筒画,一个个竹筒在他们的手中渐渐变成了精美的画作,有山有水,有鸟有花;有的孩子将竹丝编成波浪,嵌入画框后命名为《青川叠翠》:“我想让竹子‘活’成山水!”
没过多久,原本素净的竹筒纷纷 “换新装”。有的绘着憨态可掬的熊猫抱竹,有的缀着色彩明艳的星空,还有的满是清新的荷塘景致,每一件作品都藏着孩子独有的巧思。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在活动室里互相 “炫耀”,你夸我 “熊猫画得像真的一样”,我赞你 “星空颜色真好看”,稚嫩的笑声在活动室里回荡。家长们也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家长李女士笑着说:“平时孩子总爱抱着手机,今天在活动室里又动手又动脑,还结识了新朋友,这样的活动比在家好玩多了!”
此次活动以竹为媒、以艺载道,成功架起辖区儿童与传统文化的对话桥梁。孩子们在“破竹成画”的实践中领悟“匠心守拙”的哲学,在作品创作中激活文化创新思维;下一步,该社区将继续挖掘非遗资源,让大家在亲手实践中读懂“非遗”的历史厚度与文化价值,让更多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小小守护者,让古老技艺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张竞竞)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