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记者 吴承江 黄洋洋 文/图) 在宣城市九洲小区,96岁的鲍启太家中客厅的醒目位置,挂着一张他身着戎装的老照片,胸前的勋章无声诉说着曾经烽火连天的岁月。
1929年,鲍启太出生于安徽巢湖。“那时候家里穷,没得吃也没得穿。”他回忆道。然而,日本侵略者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本已艰辛的童年,一位老人被日军刺死的场景更深深刺痛了他年幼的心。保家卫国的种子就此萌芽:“穿军装,上战场,打鬼子!”
年仅11岁的他,怀揣着满腔热血多次申请参军,屡次因年幼被拒。倔强的少年并未放弃,1941年,12岁的鲍启太终于带着几位同乡青年,辗转找到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后编入新四军第七师)。当部队领导再次因他年龄小而犹豫时,他昂然说出心声:“我是为中国四万万同胞不做亡国奴、不做汉奸,保卫祖国、保卫下一代!”这份超越年龄的坚定信念,最终让他如愿穿上了军装。
在部队里,鲍启太当过穿梭于火线的通讯员、勤恳的勤务员。后来,组织看重他的责任心,三次送他到新四军的卫校学习,培养他成为新四军第七师医院某分所的一名卫生员。他深知卫生员肩上的责任:“发药一点岔子不能出。”更将伤员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炮弹飞来,要趴在伤兵身上。把我打死了不要紧,不能把伤员打死了。”
鲍启太跟随新四军第七师主要活动在巢湖地区,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亲历了奇袭裕溪河畔钓鱼台日军据点的战斗,战士们用灌满炸药的酒瓶作为武器,奋力掷向敌堡将其摧毁;也曾三次参与攻打王龙岗的日寇碉堡。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16岁的鲍启太跟随部队转战至山东枣庄。在一次战斗中,连里看中他身手敏捷,派他攀上城墙消灭敌人。他无畏地执行命令,刚爬上墙头,炮弹便迎面袭来。“就是在那场战役中,我受了伤。”老人摸着左胸口的位置说。即便如此,他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鲍启太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47年,他在孟良崮战役时左足背和胸部受伤,1948年在淮海战役时负伤5处,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左膝处受伤。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