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李庄镇:党建领航筑根基 三融赋能绘就 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10-31 13:47:39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近年来,李庄镇精准锚定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重要目标,以党建为核心引擎,创新性地从阵地优化、队伍建设、产业发展三大维度纵深推进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与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生动画卷。​

阵地优化聚合力 筑牢党建 “硬支撑”。阵地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更是服务群众的前沿窗口。李庄镇始终将完善阵地建设作为 “固本强基” 的关键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内科学设置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便民服务大厅等多个基础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配备了齐全的硬件设施,党员活动室里党建书籍整齐排列、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成为党员学习交流、开展组织生活的核心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化演出等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农家书屋藏书涵盖农业技术、文学经典、少儿读物等多个品类,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同时,该镇明确阵地使用规范与管理责任清单,着力打造“党建 + 服务”一体化共享空间,通过构建设施完善、内容丰富、服务贴心的 “党员群众之家”,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 “桥头堡” 和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为确保阵地长效有序运行,李庄镇健全阵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 “党组织牵头统筹、专人具体负责、群众全程监督” 的三方联动管理机制,清晰界定阵地开放时间、使用流程及日常维护责任。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季度座谈会等形式,定期收集党员群众对阵地功能设置、活动形式安排的意见建议,动态调整服务内容与活动计划,让阵地服务更贴合群众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队伍建设强机制,培育梯队“增活力”。李庄镇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等传统壁垒,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建立多元化选拔机制,重点从现任村“两委”副职干部、本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优秀群体中精准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干事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同时,精心搭建 “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储备库,按照“1:2”的比例足额储备年轻优秀人才,为村级班子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为加速后备干部成长,坚持“结对帮带+集中培训”双轮驱动,创新建立导师帮带机制,由包村 “两委” 干部、经验丰富的村书记担任导师,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精准指导模式,带领后备干部深度参与乡村振兴项目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防汛抗旱应急处置等一线重点工作,在实践实战中锤炼本领、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后备干部的专业特长与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年度培养计划,从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四个维度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提升后备干部综合素养。此外,李庄镇健全村“两委”班子考核评价机制,构建以党建工作、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群众满意度等为核心的立体化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绩效奖励、晋升提拔直接挂钩,充分激发村级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产业融合谋发展,构建共赢“新格局”。李庄镇立足本地交通区位优势与特色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镇充分依托境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优势,高标准推进高速冷链产业园建设,以交通动脉激活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合理布局、协同发展。紧扣“南瓜北果东棚西工”的特色产业布局,李庄镇创新推出“3+N”产业发展模式,以光伏收益、冷库租赁、劳务服务三大核心产业为稳固支点,积极拓展“产业 + 文化”“产业 + 生态”“产业 + 旅游”等多元融合业态,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李园新村深度整合生态资源与非遗文化资源,将优质酥梨产业与唢呐艺术、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打造集采摘体验、非遗观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样板村;朱店社区打破村域界限,联合周边多个村庄共同投资建成总价值 800 万元的省级粮食储备库,积极推行土地大托管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出多个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的“百万强村”;汪阁村依托冷库仓储项目与菌棒加工厂,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庄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增收,最终形成“一村一品、多点开花、全域共进”的特色产业矩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坚实的产业动能。(李扬华)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