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李庄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庭院经济为抓手,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培育特色业态、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美丽乡村从“点上开花”向“全域绽放”转变,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引领,精描细绘“工笔画”。李庄镇立足村庄实际,坚持“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原则,系统推进庭院空间重塑。通过引导村民利用废砖旧瓦、竹木篱笆等乡土材料,对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进行微改造,既保留了乡村原有风貌,又赋予了新的生态与实用价值。如今,整齐的篱笆小园、挂果的庭院树木、缤纷的乡土花卉,已成为李庄镇乡村的常态景观。
典型带动,点燃振兴“新引擎”。李园新村吴庙村的“多肉小院”是庭院经济发展的生动例证。村民李盼盼将200多平方米闲置院落打造成“多肉植物博览馆”,种植40多个品种、2万余盆多肉,通过新媒体平台销往全国,年收入突破10万元。这样的“微经济”典型,为村民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路径,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庭院建设的内生动力。
融合发展,构建产业“新格局”。李庄镇积极推动“庭院+”融合发展模式,将环境美化与产业增收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发展立体庭院经济;推动庭院与乡村旅游、电商销售等业态融合,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庭院品牌。从“多肉小院”到“果树庭院”“手作工坊”,多元业态在小小院落中生根发芽,形成“一院一景、一村一品”的振兴格局。
机制保障,确保活力“永存续”。为持续推进从“盆景”到“风景”的转变,李庄镇建立健全长效管护与激励机制,将庭院建设纳入村规民约,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主动性。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多重保障,推动庭院经济从“试验”走向“推广”,实现“小庭院”撬动“大产业”的实质性跨越。
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深化庭院经济建设,在推动美丽乡村从“外在颜值”向“内在价值”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致力于实现从“风景”向“丰景”的深度转化,让和美乡村的成色更足、底蕴更厚,为全县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李庄经验。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