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政校企联动育新稻

2025-10-20 07:41:1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当前,在六郎镇的农业科研阵地上,一袋袋封装好的水稻植株整齐排列,每一袋都承载着政府引导、政企协同下对品种改良、产量提升的科研期望。

在文德农业与政府联动打造的科技小院,负责人张倩通过政府引领,联合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聚焦再生稻、芜湖智慧大米等新品种攻关,以一袋袋稻株样本为“笔尖”,为粮食安全的蓝图、现代农业的篇章落下生动注脚。

政府搭台,让科研“种子”扎根田野

“这些稻株样本,是政府牵线、政企校三方共绘的农业创新图景。”张倩指着基地里的样本袋介绍。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当地搭建起“政府+企业+高校”的协作平台,将安徽师范大学的人才、科研等资源与文德农业的田间实践能力深度融合,把再生稻科研从实验室“搬”到了六郎镇的田野上。

一袋袋稻株样本,是这场协作的“成果载体”。它们从试验田收获,经分类整理后成为科研数据的“原材料”。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为科研团队解决场地、设备等难题;企业负责田间种植、样本管理,把科研设想转化为田间实践;这种模式下,再生稻科研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政府引导下的“合力攻坚”。

企业攻坚,让科技“密码”转化为丰收底气

在文德农业的作业区,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整理稻株样本,他们搬运分装、记录数据,与安徽农科院的专家远程沟通样本分析结果……每一袋稻株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这是再生稻第3次分蘖的样本”“这是抗病性测试组的稻株,政府给了方向和支持,我们就得把事做实。”张倩蹲在地上检查样本袋。

这些看似普通的稻株,是破解再生稻增产密码的关键钥匙。团队围绕政府重点扶持的再生稻产业,从品种筛选到种植模式优化,逐一攻破难题。分析不同再生稻品种在本地的适应性,探索“一次种植、两次收获”的最优管理方案,对比传统稻与再生稻的经济效益,使每一份样本数据,都成为企业向农户推广新技术的“底气”。

政企协同,让粮食安全的基层防线更坚实

在政府引导、企业攻坚的联动下,文德农业科技小院的价值持续释放。周边农户跟着企业用上了再生稻新品种,政府则通过农技培训、政策宣讲,让农户把新技术用得更顺。因再生稻抗病性强,农药用量减少了15%;一年两收,亩均收益提高了近千元。

这些稻株样本,是政企协同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动注脚。诠释着在六郎镇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农业创新模式如何让稻穗更沉、农民更富,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层防线,交出了一份接地气、有实效的“六郎答卷”。(韩略)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