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紧扣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主线,锚定“党建强基、信用赋能、治理增效、产业提质”核心目标,整合组织、信用、金融、产业四类资源,创新构建“党建+信用+产业+治理”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协同,走出一条兼具皖北乡土特色与时代活力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党建引领筑根基,织密全域治理“一张网”。李庄镇以组织建设为抓手,搭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域覆盖”的治理体系。纵向成立镇党委书记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8个村级攻坚专班,建立“镇级统筹调度、村级包干落实、镇村联动推进”机制;横向划分75个基础网格,配备专属民情网格员,创新“民情联络员吹哨、村党组织精准报到”响应机制,累计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筑牢党群“连心桥”。同步推行“1+8+N”信息采集模式,选派150名熟悉村情的采集员,联合网格员、老党员深入农户“面对面”采集信息,完成10884户农户信用建档,自主申报率达30%,始终位居全县前列。此外,组建329人乡风文明评议队伍,制定涵盖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8方面的正负面清单及“一票否决”细则,以“一户一评、一户一档”确保评议公平公正,为信用建设夯实基础。
信用赋能激活力,打造惠民利民“新引擎”。该镇以“信用积分”为抓手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率先在李园新村、海升新村、汪阁村建成3家“信用积分超市”,创新“基础分+贡献分+奖励分”三维评价体系,将遵纪守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20余项村级事务细化量化、科学赋分,村民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截至目前,累计兑换积分超20万分,惠及农户1000余人次,兑换物资价值达3.1万元,实现乡村治理从“被动推着干”到“主动争着干”的转变。在县级惠民政策基础上,新增镇卫生院体检优惠、农家书屋免押金借书等16项镇级特色专属政策,构建“信用+民生”服务矩阵;建立信用动态管理机制,推行“积分跨村通兑”“积分继承”制度,定期开展信用等级复核与“信用示范户”授牌,持续提升信用“含金量”,让守信村民切实受益。
银村共建促产业,破解发展增收“拦路虎”。李庄镇深化“银村共建”合作模式,设立8个村级金融工作室,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开展政策宣讲16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依托“党建+信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农户信息变信用、信用等级变信贷”,联合县农业银行、农商行推出“信易贷”“惠农快贷”等产品,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利率下浮”优惠政策,精准解决4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以信用为纽带,推广“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发展模式,打造“盼盼多肉小院”特色品牌,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年增收1000余元;海升新村创新“电子商务+积分超市”模式,帮助农户减少寄递成本6万余元,收购销售农产品10万余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万元。2024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35.56万元,同比增长56%,稳步实现三产融合提质增效。
宣传治理树新风,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李庄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线上依托微信群、“砀山县李庄镇”公众号常态化推送政策解读;线下通过横幅、LED屏、乡村大喇叭等载体发放宣传页5000余张,结合“干群夜话”“送戏进万村”“四季村晚”等活动强化沉浸式宣传实效。同时,打造李园新村信用广场等特色阵地,选树“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50余户,发布红黑榜,推动“人人争当信用户”成为乡村新风尚。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实施“交通、林业、水利、民居”提质工程,清理乱堆乱放300余处,整治乱搭乱建50余处,建成“五小”微景观20余处,李园新村成功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如今,信用户主动参与基层矛盾化解、志愿服务已成常态,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深化“党建+信用”融合创新机制,让信用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硬通货”,为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篇章贡献更多鲜活“李庄经验”。(杨浩)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