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日,肥东县张集乡新袁社区依托“窗帘之约”民生项目中的智能设备预警,联动社区干部、公安力量与热心村民,成功寻回走失的独居智障老人,用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书写了基层治理的温馨答卷。
智能预警拉响安全警报,社区干部火速响应
“叮——”10月7日17时,新袁社区包组干部的手机突然收到一则来自智能人体感应器的报警推送,信号源自社区独居重点关注对象童等秀老人家中。这是新袁社区“窗帘之约”关爱项目的重要一环——为辖区内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家中安装智能人体感应器,通过感知人体活动状态,实时监测异常情况,一旦超过设定时间无活动轨迹,便会自动向社区包保干部发送预警信息。
接到警报后,包组干部直奔老人家中,推门瞬间心头一紧——屋内陈设依旧,却不见老人身影。童等秀老人年事已高且患有智力障碍,独自居住的她从未有过无故外出不归的情况。情况紧急,包组干部立即上报社区,社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社区书记带队奔赴梁园派出所寻求警力支持,其余工作人员则召集周边热心村民组成临时搜寻队,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
多方联动凝聚救援合力,科技赋能锁定搜寻范围
“老人16时许从家中走出,往双城路方向去了!”在梁园派出所,社区书记与值班干警高效联动,依托“警社共建”协作机制,快速调取社区及周边路段监控。通过逐帧比对画面,干警精准锁定老人行动轨迹,最终确认童等秀老人未离开新袁社区辖区,搜寻范围缩小至李岗花园新村及周边区域。
此时,天色渐暗,深秋的寒意愈发浓烈,如果走远,老人因患有智力残疾无法表述家在哪里。天黑后危险系数会成倍增加!”搜寻队员们深知时间紧迫,手持手电筒兵分多路,穿梭在附近的各个自然村、角落、巷口、田间地头。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询问,热心村民们则沿着树林、沟渠仔细排查,手电筒的光束在夜色中交织成网,一声声“童奶奶”的呼唤,在寂静的社区里此起彼伏。
五小时爱心接力终寻获,民生温度温暖人心
从夕阳西下到夜幕深沉,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个人的心里都绷着一根弦。社区工作人员沿着李岗花园新村的每一条小巷反复巡查,热心村民李双林夫妻则扩大搜寻范围,朝着村子边缘的小树林方向走去。“老人家年纪大,又有智力障碍,说不定是走到树林里迷路了。”李双林夫妻俩一边走一边仔细察看周围的情况。
22时许,当李双林夫妻走到李岗花园新村前的小树林旁发现了童等秀老人“童大姐!您没事吧?”李双林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搀扶老人,发现老人只是因惊吓和受凉有些体力不支,身体并无大碍。夫妻二人立即联系社区,很快社区干部与医护人员赶到现场,为老人披上保暖衣物,递上热水,随后将老人安全护送回家。这场跨越五小时的紧急救援,是新袁社区“科技+人文”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窗帘之约”项目不仅用智能设备为独居特殊群体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更通过社区干部的担当、公安力量的联动、热心村民的善举,凝聚起守望相助的民生温度。正如新袁社区书记所说:“我们始终坚信,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哪怕是一件看似微小的‘小事’,只要关乎群众安危,就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的‘大事’。”
近年来,肥东县张集乡新袁社区始终聚焦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窗帘之约”等惠民项目,将科技优势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此次救援行动,正是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未来,社区将持续深化“窗帘之约”项目,优化智能设备功能,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同时组建更专业的应急救援志愿队伍,完善“智能监测—快速响应—多方联动”的守护链条,让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用爱心织密民生保障网,切实守护好每一位特殊群体的生命安全与幸福生活。(王红艳)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