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板桥乡是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之乡,利用山泉流水进行渔业养殖已经传承千年。近年来,该乡守正创新,在发挥古老养鱼智慧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科技含量,推进泉水鱼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金秋时节,来到休宁县板桥乡徐源村,只见青山绵绵,溪水潺潺。沿溪而建的鱼塘里,清澈的溪水从进口流入,然后从出口排出,整个鱼塘中的水始终处于循环流动状态。在一塘活水中,一群草鱼在悠闲游动、自由觅食。村民胡成九今年65岁,但是养鱼已经40多年,去年的养鱼收入有一万多元。胡成九说:“我们养鱼都是用野生青草给它吃的,我们平常有时候用南瓜丝、山芋丝给它吃。所以游客赞不绝口,讲我们的鱼养得好,品质好,我们卖出去的鱼是60块钱一斤。”
为了扩大养鱼规模,提升养鱼效益,近年来,板桥乡投入资金,建设了集中连片的泉水鱼养殖基地,其中板桥村的基地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有鱼塘89口。基地内还安装了20多处摄像头,建设了“鱼乐板桥”物联网平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中心,为泉水鱼养殖提供高效便捷的交互式信息服务。板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祥生说:“我们在坚持传统养鱼基础上,增加了科技含量,我们的信息中心随时可以看到水量的大小、喂鱼的过程。”
泉水鱼养殖规模扩大了,产量提升了,那么如何确保泉水鱼的品质呢?板桥乡的做法是,成立泉水鱼专业合作社,对泉水鱼养殖进行全过程的指导、监督、服务。板桥乡沂源流水养鱼合作社工作人员余和进告诉记者:“合作社主要职责是四统一,统一购苗、统一消毒、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样可以促进全乡泉水鱼产业发展。”
板桥乡山高林密,溪流纵横,具有得天独厚的泉水鱼养殖条件。这些泉水养殖、草料喂养、低温环境中长时间长成的泉水鱼,鲜美可口,健康营养,深受市场青睐,售价比一般草鱼高出几倍,成就了“从草鱼变金鱼”的佳话。如今,板桥乡的鱼塘已经发展到958口,养殖户618户,约占全乡农户的37.4%,泉水鱼年产量达到6.85万斤,实现产业效益270万元。在守正创新中,板桥乡泉水鱼产业日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和具体实践,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宋建忠)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