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土特产变身“金名片”,丰收节里的乡村产业振兴新图景

2025-09-24 16:59:2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秋分时节,赣鄱大地稻田染金,安徽的田野上同样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里,晶莹剔透的铜陵白姜、脂香醇厚的霍邱鹅肝、极具地域特色的榴园地锅鸡等特产纷纷亮相。这些“土特产”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而是承载着乡土深情的文化符号,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

“土”是根基,亦是本源。

在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现场,各种地方特产琳琅满目。这些“土”产品承载着当地的农耕文化和历史记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的味道,土的灵魂,会让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在黑龙江北大荒,玉米亩产预计突破1吨,比往年提高了10%。在山东东营,大豆亩产预计能超600斤。这些成果背后,皆是对本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要让“特产”更好地“土”,我们需要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产品安全、卫生、符合标准。如引入有机认证、地理标志保护等手段,可以保证当地土特产的品质和特色。

“特”是魅力

“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安徽各地的特产之所以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关键在于无可复制的特色。“特”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体现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淮南牛肉汤,其特色不仅在于汤色醇厚、肉质鲜嫩,更在于它承载的地域饮食文化。这种特色使其已然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为了让“土产”更“特”别,就需要发挥品牌建设与文化赋能的重要作用。联合当地企业或农户,创建统一的区域品牌,提升整体知名度。充分挖掘土特产背后的历史、传说或工艺故事,增加附加值。

“产”是前景

“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安徽在打造土特产产业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肥东县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强农富农,目前拥有农业市场主体5000多家,家庭农场38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77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产业300余家,累计培育绿色食品125个、有机农产品115个。

要想“土特”的“产”更优,就需要制定统一的生产工艺和规格,提高产能的同时保证品质。鼓励农户或企业采用现代化技术,如智慧农业、无菌加工等。打造产业集群化,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本地人才在电商、管理、设计等方面的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展望前路,以“土”为基、以“特”取胜、以“产”富民,这条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康庄大道,正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蓝图,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萧县官桥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