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扎根乡村办实事,凡人善举暖乡邻

2025-09-04 09:36:1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今年68岁的倪受俊是鸠江区白茆镇旭光村一名普通党员,村“两长”。在鸠江区“和美乡村”建设与“五百计划”推进中,他把村中事当成自家事,主动带头参与整治,并首创“门前三包+党员包片”机制,维护村庄治安稳定。他联合其他“两长”一起以“三个必须”硬标准把村子建设成为“宜居村庄”。2025年6月,他当选鸠江区“和美乡村先行官”。

(倪受俊在清理杂草)

党员先“拆墙”,老屋清出整治路

旭光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起初真是“推着走”——村里老房子多,不少人家门口堆着坛坛罐罐,有的还把闲置旧屋当柴火屋,村干部上门劝说,村民多是“嘴上应、不动手”。倪受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改就得先破题,党员不带头,乡亲们咋信咱?”

他没多啰唆,直接把自家那间闲置二十多年的老屋当成“试验田”。那屋子堆着旧家具、柴火垛,墙角还长了霉,清理起来又脏又累。倪受俊挽起袖子,从早到晚泡在老屋里,搬杂物、扫灰尘、清蛛网,手上磨出了茧子也没歇。村民们路过瞧见,有的凑过来问:“受俊,你这老屋清了干啥?留着再娶媳妇?”他抹把汗笑:“清干净了,咱村看着也亮堂,你们要是信我,也跟着拾掇拾掇!”看着倪受俊动真格,原本观望的村民渐渐动了手,张家清院子、李家挪杂物,整治的劲头一下子就起来了。

整治有“妙招”,扫帚扫出洁净村

“光靠带头还不够,得有章法,才能长久。”倪受俊心里明白,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他拉上村里的“两长”(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挨家挨户送“环境整治明白纸”,上面把“啥要清、咋奖励”写得明明白白:“路旁垃圾要清到指定点,旱厕改造有补贴,庭院干净还能评‘美丽庭院’”。村民们拿着“明白纸”,心里的顾虑少了大半。

接着,他按片区把村民分成“小分队”,自己当起“队长”,和“小扫员”们约好:“每天清晨五点半,村口老槐树下集合!”天刚蒙蒙亮,旭光村的街巷里就响起了“唰唰”的扫帚声——倪受俊蹬着三轮车,车上装着扫帚、铁锨,带头往最脏的沟渠、墙角去。“三个必须”是他们的硬规矩:路旁垃圾必须清,沟渠淤泥必须挖,旱厕粪池必须改。三伏天里,他汗流浃背仍带头下沟渠挖淤泥;下雨天,披着雨衣也要把路边垃圾清走。就这样连干三个月,全村清出十几车垃圾,30多处旱厕改成了卫生厕所。村民王大姐说:“现在出门,路上垃圾、塑料袋都没了,早上闻着新鲜空气,心里都舒坦!”

包片“巡街”忙,规矩守出好风气

“整治完了,咋保持住?”这成了倪受俊新的琢磨事。他跟村“两委”商量,推出“门前三包+党员包片”的规矩:村民自家门前要包清扫、包整洁、包绿化,党员再分片包干,负责督促维护。倪受俊主动挑了村里最热闹的片区,包保12户人家。

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晚都要“巡街”:早上路过张大爷家,见门口有几片落叶,没等张大爷动手,他拿起扫帚就扫;傍晚瞧见李婶家柴火堆歪了,立马喊:“李婶,咱一起把柴火码齐,别挡着路!”一开始,有的村民不好意思:“倪叔,这点活儿哪能让你干?”他摆摆手:“都是一个村的,客气啥!”时间长了,村民们都养成了习惯:看到门口脏了,不等倪受俊来,自己就收拾;甚至谁家出门,还会顺手把邻居门口的垃圾捎走。“现在不用催,大家都自觉护着村里的干净,这规矩立对了!”倪受俊笑着说。

跑断腿“说理”,真心捂热邻里心

“村里过日子,哪能没点磕绊?能帮着解了,大家心里都痛快。”倪受俊不仅管环境,还管邻里间的“闲事”。村里有两户人家,因为宅基地边界闹了十年矛盾,见面就吵,村干部调解好几次都没成。倪受俊知道后,揣着瓶茶水就往两家跑。

第一次去,东家说“他占我半米地”,西家说“是他先挡我家门”,俩人越说越激动。倪受俊不插嘴,就坐在一边听,等俩人说完了,才慢慢说:“咱都是旭光村的老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为半米地闹十年,值当吗?你看现在村里多好,路宽了、院净了,要是因为这点事,见面跟仇人似的,心里能舒坦?”接下来半个月,他天天去,今天跟东家聊村里的变化,明天跟西家说“远亲不如近邻”的理,最后还拉着俩人去看整治后的村庄:“你俩瞧瞧,咱村现在多美,要是你们俩和好了,咱村就更和睦了!”终于,俩人手握到了一起:“受俊,你说得对,看在村里越来越好的份上,咱不吵了!”三年来,倪受俊包片的小组没有一起上访事件,邻里矛盾也少有发生,“倪公道”的名号也越叫越响。

2025年8月,鸠江区“五百计划”推进工作表彰会上,倪受俊手心攥着汗,反复跟领导说:“这份荣誉不是我的,是旭光村全体乡亲的,是区委、区政府政策好,村‘两委’带头干,大家才把村建得这么好!”回到村里,他还是那个清晨五点半扛着扫帚的“扫街人”,还是那个跑前跑后的“调解员”。倪受俊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把村当自家”的真心、“事事冲在前”的实干,把助人为乐的种子种在乡土里,长成了鸠江区最动人的“好人风景”。(闫恒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