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农家书屋里,村民在专心查阅农业技术资料;午后的文化广场上,非遗传承人带领学员练习唢呐演奏;傍晚的文明实践站内,欢声笑语从戏曲室传来——砀山县李庄镇正以文化惠民工程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始终将文化惠民摆在重要位置,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从夯实文化阵地、培育文化队伍、开展文化活动三个关键维度精准发力,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激活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夯实文化阵地,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为给村民提供便捷、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李庄镇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原则,全面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在镇中心区域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内部设有图书室、文化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区。其中,图书室藏书涵盖农业技术、文学艺术、科普知识等多个领域,方便村民随时借阅;文化室则定期举办书法、绘画、摄影、戏曲等艺术展览,为本土艺术家及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村级层面实现文化广场全覆盖,配备标准的篮球场、健身器材、舞台等设施。依托文化广场,周边配套建设了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如今,这些星罗棋布的文化阵地,已然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让大家抬脚就能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
培育文化队伍,注入文化发展“源头活水”。着力培育多元化的文化队伍,为乡村文化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一方面,挖掘出一批在戏曲、舞蹈、音乐、民间手工艺等领域有特长的民间艺人,定期组织这些民间艺人参加专业培训,内容涵盖表演技巧提升、艺术创作指导、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返乡大学生、退休教师、机关干部等群体加入。文化志愿者活跃在文化活动组织、文化场馆管理、文化知识普及等各个领域。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承担起前期筹备、现场组织、后期宣传等工作,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在农家书屋,志愿者定期整理书籍、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此外,李庄镇还与周边学校合作,选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戏曲、绘画、书法等社团活动,为乡村文化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形成老中青少四代接力传承乡村文化的良好局面。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粮仓”。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李庄镇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精心策划、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粮仓”。在传统节日举办特色民俗活动。春节期间,开展舞龙舞狮、民俗庙会等活动,让古老的民俗文化在热闹氛围中传承;端午节组织包粽子比赛,弘扬传统文化内涵;中秋节举办“乡村赏月晚会”,村民们齐聚文化广场,一边品尝月饼,一边欣赏文艺表演,共话团圆。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与县演艺公司、电影放映队合作,根据村民喜好,精心挑选豫剧、黄梅戏等经典戏曲剧目以及热门电影进行放映。同时,积极举办各类文化赛事,如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农耕文化趣味运动会等。赛事以村民为主体,让大家从文化活动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乡村文化蕴含着培养文明风尚、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下一步,李庄镇将进一步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强化文化赋能,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唐璇)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