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青春足迹踏红途:黟县柯村实践里的基因传承与振兴密码

2025-08-26 16:09:2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当黟县柯村的晨雾漫过皖南山区的轮廓,安徽工程大学 “柯村红途筑梦组” 的实践队员们在青石板路上留下的足迹,正与八十多年前红军走过的印记重叠。这场为期三天的 “三下乡” 实践,不是简单的历史回望,更不是浮光掠影的产业考察,而是一次让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产生化学反应的深度对话。​

红色密码:从文物到生活的精神解码​,柯村暴动纪念馆里,那杆布满弹痕的土铳静静陈列在展柜中。讲解员指尖划过枪身时,队员们突然意识到,1934 年那个冬夜,正是这样的武器守护过村里的每一盏油灯。在方志敏办公室复刻的场景里,泛黄的《可爱的中国》手稿复印件旁,还摆着村民捐赠的粗瓷碗 —— 当年红军将领与百姓分食野菜粥的器物,如今成了最鲜活的教材。​

“这些不是冰冷的展品,是会说话的历史。” 小队成员们这样感慨到。在柯村村史馆,一组特别的展品令人驻足:红军用过的蓑衣与当代村民的采茶斗笠并排悬挂,革命时期的粮票与如今的电商订单形成时空对话。这种巧妙的陈列方式,让队员们看清了红色基因如何从 “浴血奋战” 的壮阔叙事,转化为 “勤劳致富” 的日常实践。​

陈家坞惨案纪念碑前的默哀时刻,成了理解这种传承的关键节点。67 名遇难群众的姓名被镌刻在石碑上,而不远处的哨卡碉堡,青苔已爬满石缝。“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军事要道,更是后代的好日子。” 队长马玥的这句话,让队员们突然读懂了红柯窑营地的特殊意义 —— 老乡们当年藏枪支的窑灰,如今滋养着带动全村增收的 “五黑” 产业,这正是对牺牲者最好的告慰。

​振兴答卷:红色土地上的产业辩证法​,在胡门黑鸡养殖场,朱厂长展示的一份销售数据令人振奋:2024 年通过电商平台卖出的黑鸡,包装盒上都印着柯村暴动红色历史。“顾客买的不只是土鸡,是对红色故事的认同。” 不同于“红色 IP + 特色农产” 的模式,在黄精种植基地有负责人吴冬明在深耕黄精、灵芝等中药材培育的同时,创新提出“田间课堂”研学项目,让学生在劳作中了解药材特性与养生文化。在过程中讲述当年红军用草药救治伤员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现在的‘田间课堂’,其实是把老故事变成了新饭碗。”这种以“特色产业+红色教育”的模式,既拓宽了销售渠道,更让中医药文化在互动体验中薪火相传,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范式。

柯村茶厂的生产车间里,传统木甑与智能烘干设备比邻而立,老师傅手持竹匾翻动鲜叶的身影,与机械揉捻机的匀速运转相映成趣,勾勒出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图景。负责人李天成通过线上布局电商矩阵、线下打造茶文化体验工坊,柯村茶叶不仅香飘国内外,更成为承载红色记忆的“文旅名片”,让每一位带走茶叶的游客,都成了柯村故事的传播者。这种 “产业承载记忆” 的思路,让茶叶、黄精、黑鸡这些农产品,都成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黟县柯村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