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用心做活“水文章” 精心答好“生态卷”

2025-08-12 10:37:5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近年来,该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清河行动”为抓手,全面做活“水文章”,精心答好“生态卷”,实现了从“水患”到“水利”、从“浊流”到“清波”、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华丽蝶变。

经脉疏通,让河流“活”起来。李庄镇实行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分包河段”制度,明确每段河道的具体责任人,确保“每条河流有人管、每个断面有人盯”。同时,建立“镇级河长每月巡、村级河长每周巡、网格员每日巡”的常态化巡查机制,完善巡河记录,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组织镇村干部、保洁员、志愿者等力量,对镇域内所有河道开展“拉网式”排查和“地毯式”清理。重点清理河道内的水草、浮萍、淤泥等阻塞物,打捞水面漂浮垃圾,清除岸坡杂草枯枝和违规种植。在清理过程中,采取“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对淤积严重的河段动用挖掘机进行疏浚,对宽阔水面使用打捞船作业。为防止“前清理、后反弹”,李庄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河道长效管护机制。一方面,镇纪委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各村(社区)清河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实行“问题排查清单”和“问题整改清单”反馈制度,对整改不力的村组及时督办;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河道警示牌、悬挂宣传条幅、开展环保宣讲等方式,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营造全民护河的良好氛围。

标本兼治,让生态“靓”起来。在推进“清河行动”中,坚持“标本兼治”理念,通过系统施策、综合治理,全面提升镇域生态环境质量,让“水清岸绿”成为李庄镇的亮丽名片。源头管控,切断污染途径。对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加快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推动散户污水集中处理;对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对畜禽养殖污染,督促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同时,加强对沿河企业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从源头切断污染链条。水岸同治,打造生态景观。在完成河道清理后,立即转入岸线整治阶段,对河岸垃圾、违章建筑、乱堆杂物等进行彻底清除。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岸线绿化,种植垂柳等观赏树木,铺设游步道,安装休闲座椅,打造亲水平台。文化浸润,培育生态理念。创新宣传方式,将生态理念融入地方文化。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以环保为主题的戏曲、快板等节目,在“送戏下乡”活动中演出;在河岸显眼位置设置生态文化长廊,用剪纸、农民画等乡土艺术形式展现环保故事,让环保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

因势利导,让村民“富”起来。李庄镇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推动非遗传承,实现文化富民。巧妙地将生态治理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文化富民”的新路子。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注重保护沿岸历史遗迹,挖掘与水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统技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同时,组织民间艺人创作以水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戏曲、曲艺作品,在各类活动中演出,既传播了环保理念,又传承了传统文化。创新经营模式,共享生态红利。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李庄镇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村民成立生态农业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试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让群众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参与生态产业发展。此外,开发河道管护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脱贫人口就业,既解决了河道日常维护问题,又增加了困难群众收入。

如今的李庄镇,河道水清岸绿,村庄整洁宜居,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展望未来,李庄镇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创新治理模式,拓宽转化路径,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唐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