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田埂里“长”出新规矩,乡野间“约”出新风尚

2025-07-23 09:46:4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近年来,该镇李园新村创新探索“共商共议+积分赋能+多维实践”三维治理路径,成功激活村规民约的生命力,将移风易俗的刚性约定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让文明理念深植乡土肌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软实力”。

共商共议,让村规从群众心里“长出来”。李园新村的村规民约,绝非自上而下的生硬条文,它从土地里萌芽,在协商中生长。村“两委”深知,唯有将话语权交予村民,村规才能真正在心底扎根。他们依托“干群夜话”“银杏林讲坛”平台,在农闲的树荫下、农忙的田埂边,村民们围坐一处,围绕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环境整治等关乎切身利益的议题畅所欲言。这些看似散落在田间巷尾的碎片化声音,最终被大家精心梳理、凝聚成章,晦涩的条文变成朗朗上口的“大白话”。村民刘玉芬感慨:“条款是咱自己定的,执行起来谁都不含糊!”于是,攀比宴席变温馨家宴,杂乱的柴草堆成了整齐的篱笆墙,每一处变化都是村规民约的生动注脚。

积分赋能,让新风从记录簿里“兑出来”。村规民约的生命力,既在“规”,更在“行”。李庄镇创新打造“信用积分超市”,将村规条款转化为可量化的“文明货币”。一本小小的积分簿,清晰记录着村民的善行义举:简办红白事、清理房前屋后、参与志愿服务、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每一项都有对应的分值。积分超市的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和多样化的惠民服务,成为文明行为最直观、最温暖的回报。村民们拿着积分册比一比、看一看,谁的“遵守村规”栏目勾画得密密麻麻,谁的腰杆便挺得更直,脸上笑容也更舒展。柴草垛自觉码成“齐檐高”,沟渠里的垃圾成了稀罕物,连墙角的牵牛花,也仿佛听懂了村规里“美化庭院”的无声指令,沿着竹篱爬出整齐而蓬勃的绿意。积分制如同一股无形的春风,将外在约束内化为村民主动的追求,使践行村规成为一场充满获得感与荣誉感的日常奔赴。

多维实践,让文明从新风亭里“传出来”。为了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李园新村巧妙借力传统戏曲这一乡土艺术。村里挖掘本地资源,组建“泥土味”十足的文艺志愿队。他们取材于身边人、身边事,将村规精髓、移风易俗深意、孝老爱亲温情,编创成《解疙瘩》《垃圾分类》《彩礼风波》等带着“露珠”和“热气”的原创戏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锣鼓铿锵,丝弦悠扬,台上村民演得投入,台下观众看得入神,掌声笑声中,文明风尚悄然传递。同时,村里还依托实践站、农家书屋、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开设“板凳课堂”、“银杏林的政策角”,用“家常话”解读“大道理”,让移风易俗的新故事在轻松的氛围里口口相传。

如今的李园新村,村规民约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田野上吹拂的风,是邻里间温暖的笑语,是锅灶旁氤氲的烟火气。它已深深融入村民的日常实践,成为移风易俗落地生根、文明乡风蔚然成风的最有力证明,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写照。(刘馨)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