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该镇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通过党建引领、人才赋能、产业筑基、共享惠民四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与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路径,绘就出产业兴旺、乡村秀美、农民富裕的生动图景。
党建领航,把稳乡村振兴“方向盘”。李庄镇将党建工作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以组织建设激活发展效能。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党委会固定议题,通过会议研判、现场观摩交流、成果通报晾晒,形成“部署—落实—督查—反馈”的闭环管理链条,确保各项决策落地生根。组织全镇8个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涵盖果树种植、农机服务、文旅研学等领域,构建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镇东村党总支领办的车厘子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吸纳村民资金300余万元,通过“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务工收入”让村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朱店社区联合周边村庄建成省级粮食储备库,推行土地大托管,带动多个村庄跻身“百万强村”行列。
人才赋能,锻造振兴发展“先锋队”。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基石。该镇以“优化队伍、提升能力”为抓手,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实现“学历升、年龄降”,一批懂技术、有闯劲的年轻干部走上前台。同时全面普查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建立“乡土优秀人才信息库”,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9人,平均年龄3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6.3%,形成年龄梯次合理、知识结构优化的人才储备梯队。依托镇级党校搭建“理论+实践”培育平台,围绕“三农”政策、产业经营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选派5名村党组织书记赴沪苏浙先进地区学习经验,邀请6名农业专家开展10场技术讲座,累计培训200余人次,打造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头雁队伍”。
产业筑基,构建多元融合“生态圈”。李庄镇紧扣“南瓜北果东棚西工”产业布局,以“3+N”模式为核心,构建“一村一品、多业融合”的产业体系。以车厘子产业园为媒,打造自采园,推出“亲子采摘”项目,串联砀山“梨花节”,形成“春赏花、夏采果”旅游线,2025年采摘节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销售额大幅增长;依托省级非遗“蓝印花布”打造研学工坊,打造集体验、教学、销售于一体的研学工坊,展示50余种传统图样及30余款文创产品,通过接待高校实践团队,让非遗文化成为“增收名片”。
以朱店社区为试点,推行土地大托管,实现耕、种、管、收、售一体化服务,提升粮食规模化经营水平,确保粮食安全。
共享惠民,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该镇始终将“惠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多元路径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在产业发展中,构建“村集体+合作社+大户+群众”利益共同体,镇东村车厘子产业园带动村民通过“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务工薪金”实现年均增收5000-7000元;李园新村“盼盼多肉小院”带动400余户参与,利用闲置院落种植多肉植物,通过电商销售实现“方寸之地”创收益;蓝印花布工坊为村民提供刻板、刮浆等务工岗位,让非遗传承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此外,李庄镇培育电商经纪人队伍,打造直播基地,推动农产品“上网触电”,2025年镇东村车厘子线上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形成“线上线下”双循环的销售格局。
从党建引领到人才支撑,从产业融合到共享惠民,李庄镇以“四维联动”的实践,让乡村既有“产业兴旺”的活力,更有“百姓富裕”的温度。下一步,李庄镇将继续延伸产业链、激活新业态,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加丰硕,让“李庄实践”成为皖北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杨浩)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