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绩溪县家朋乡:徽韵浸润青春行,解码乡村善治道

2025-07-18 09:32:3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近日,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循迹徽韵足迹·探索善治之道”乡村治理实践团师生,走进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及周边村镇,开展以乡村治理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沉浸式体验传统村落“和”文化,感悟和解码乡村治理智慧。

启航:瞻仰先烈,筑牢实践初心

“三下乡”实践团成员在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前

实践团首站抵达许家朋烈士陵园,面向巍峨耸立的烈士纪念碑,实践团成员整齐列队,肃穆而立,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深切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许家朋烈士在战斗中舍生忘死,用身体挡住暗堡枪口,为战友开辟反攻道路的英勇事迹,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受震撼,也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家朋乡”这个地名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这场红色教育,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溯,更是一把火炬,点燃了团队成员探索乡村治理实践、研究基层治理智慧的热忱与期望。

初识:访村观貌,触摸治理脉络

“三下乡”实践团成员在家朋乡镇政府调研

实践团走进家朋乡镇政府,与团委书记柯席枝、综合治理中心主任邵宗虎、优秀调解员潘乃助等人围绕传统村落乡风民情、矛盾调解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座谈。柯席枝表示,家朋的治理秘诀在于“人心齐”,而文化和家风是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从理论迈向实操,实践团还深度体验“生态美超市”——垃圾兑换“变废为宝”,亲身参与村落垃圾清理,守护乡村生态底色;走访水街、对话村民,感知“四和图”融入乡村生活的生动图景,见证生态与文化共融的治理实践。

探究:深访典型,解码家风密码

非遗传承人许传成向“三下乡”实践队员讲述非遗故事

为解码文化治村的内在逻辑,实践团采访了安徽省“最美家庭、最美儿媳”许微琴,她的孝善事迹生动印证了“家风正,则村风淳”的治理逻辑,为团队研究家风家训与乡村善治的关系提供了鲜活案例。随后,实践团拜访了非遗项目“飏灯”与“磡头老鼓”传承人许传成老先生,聆听传统技艺传承的故事,领悟非遗作为乡村文化认同纽带的独特价值,让文化治村逻辑具象化。

细研:走访古村,追溯文化渊源

“三下乡”实践队员走进尚村

循着文化治理的脉络,实践团先后走进尚村、霞水村与仁里村。尚村“幽篁里”百姓说事点的竹编装饰与家风展板相得益彰,“孝亲敬老”等家训刻于石板,潜移默化影响着村民,祠堂家训成为矛盾调解的重要依据。霞水村民国时期的《严禁水口条例》等乡规民约,历经百年仍规范着村民行为,彰显出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强大生命力。在仁里村,198字的“三字经”家训涵盖修身处世等内容,是全村遵循的治家良策。村里的“家风指数”公示,旨在弘扬好家风,带动好民风。此外,“拐弯抹角”“夹墙井”等故事,更是体现了邻里礼让、和谐互助的美好风尚。让实践团清晰看到传统家训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延续与活力。

感悟:校地携手,共促乡村发展

学院与绩溪县共建“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中心”

实践期间,团队与绩溪县相关部门联动,共建“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中心”并揭牌,搭建起校地协同育人新平台。座谈会上,实践团汇报了暑期实践情况及收获,县委社工部主要负责人同志就团队实践课题及调研成果进行了交流点评。

5天的走访考察,实践团记录了家朋乡的治理创新与文化传承,深刻理解了绩溪徽文化蕴含的基层治理智慧,见证了绩溪以文化为根、以民心为魂,将“四和图”转化为乡村善治实景图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们表示,乡村治理不仅需要制度约束,更要文化凝心,社会实践调研应读懂乡土人情。这场徽韵之旅,是对乡村善治之道的探寻,更是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为乡村善治理注入了青春力量,同时也书写了校地协同赋能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王茜茜 许楠)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