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绩溪县,菜园里的小黄瓜缀满藤蔓,脆嫩清香漫过田间。安徽农业大学“田畴链语・包罗万绩徽韵行”暑期三下乡团队于2025年7月8日,携手当地政府,以小黄瓜为纽带,举办了一场聚焦运输销售与品牌建设的科普主题活动。上午的PPT课堂系统解析小黄瓜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奥秘,下午的创意设计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为家乡特产赋予品牌活力,从知识传递到实践表达,团队用专业与热情搭建起连接乡土、成长与文旅的桥梁,绘就一幅“科普播种子,文旅焕生机”的生动画面。

【PPT课堂传链语,一瓜一路皆学问】
上午的科普活动在小黄瓜加工厂拉开帷幕。志愿者通过精心制作的PPT,以“小黄瓜的旅行日记”为主线,系统讲解运输、物流、销售的全流程知识。
“两种旅行方式”板块用直观对比呈现运输模式:产地直供模式如何实现“种植地直达千家万户”,减少中间环节以保证新鲜;区域集散模式怎样通过“种植地→渐溪工厂→千家万户”的路径,整合分散农户的小黄瓜资源,提升农户收入。搭配动画演示的冷链运输技术,像“移动的大冰箱”一样全程温控,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远方的人也能吃到脆嫩的绩溪小黄瓜”。
“从菜园到货架”环节用流程图解析销售链条:采摘后的小黄瓜如何通过分级筛选进入不同市场,酱黄瓜、黄瓜干等加工品如何拓展销售场景,还特别介绍了本地小黄瓜通过电商平台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案例。互动问答时,孩子们举着小手追问“冷链车怎么保持温度”“小黄瓜怎么卖到外地超市”,讲解人用通俗的比喻一一解答,原本抽象的物流与销售知识,在生动讲解中变得鲜活易懂。PPT上的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藏着对乡土作物产业链的细致解读,更播下了关注家乡经济的种子。
同时讲解人介绍了小黄瓜如何成为家乡的“文旅名片”——每到采摘季,菜园便成了游客体验农耕乐趣的乐园,游客们亲手摘下鲜嫩的小黄瓜,还能在附近品尝以小黄瓜为食材的徽味农家菜;“从菜园到远方”让孩子们知道酱黄瓜、黄瓜干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能带给外地亲友的文旅伴手礼,而冷链运输技术就像“小黄瓜的专属护卫”,让这份来自绩溪的味道传遍各地。

【妙笔巧思赋包装,童心巧思赋新颜】
午后,活动场地转移到会议室的长桌旁,这里成了孩子们的品牌创意工坊。我们为小朋友们分发画纸与彩笔,以“我为小黄瓜设计‘身份证’”为主题开展包装与品牌创意活动。
孩子们围坐桌前,有的在包装上绘制徽派建筑元素,让“绩溪小黄瓜”的地域特色一目了然;有的设计卡通黄瓜形象作为品牌标志,搭配“脆嫩绩溪味”的标语;还有的在包装背面画上运输路线图,用童趣笔触展现小黄瓜的“旅行轨迹”。创作过程中,志愿者引导孩子们思考“怎样让别人一眼记住绩溪小黄瓜”“包装上要告诉大家哪些信息”,并邀请完成作品的孩子上台分享设计理念。“我画了带刺的黄瓜和冷链车,想告诉大家我们的黄瓜新鲜又好运输”“这个包装上的马头墙,能让别人知道这是我们绩溪的瓜”,稚嫩话语中藏着对品牌认知的萌芽。
阳光下,一张张设计稿铺满桌面,既有实用的包装结构构思,也有充满想象力的品牌符号,不仅是对小黄瓜包装的创意表达,更是童心与乡土品牌意识碰撞出的火花。
【科普加文旅,一“瓜”连接知与行】
此次活动,以小黄瓜为切入点,上午的科普让孩子们了解家乡作物的知识与文价值,下午的绘画让创意与乡土文旅结合。从PPT上的知识点到画纸上的奇思妙想,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本地特色作物及家乡文旅资源的认知,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助力文旅发展的种子。
正如老师所说:“知识需要传递,童趣需要守护,这根小黄瓜,一头连着土地的智慧,一头牵着文旅的活力与成长的力量。”这场活动虽短,却让小黄瓜成为知识、欢乐与文旅宣传的载体。科普课堂播撒的探索欲,绘画活动绽放的创造力,共同编织出属于孩子们的乡土文旅记忆,也为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注入了充满活力的“少年力量”。(王俊 周钲凯 闻博)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