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北平原的晨光中,利辛县展沟镇高庄村的诚俊家庭农场正谱写着一曲传统养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田园牧歌。这座占地1600平方米的新型养殖基地,将物联网技术与千年养鹅智慧完美结合,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步入标准化养殖区,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正无声地守护着鹅群健康。温湿度传感器如同忠实的“数字哨兵”,24小时监测着鹅舍环境。当数值偏离最佳区间,智能系统立即启动调节,同时向管理者的手机推送预警信息。“现在的科技感比老师傅的手感更精准”,农场主李险笑着说。
“养鹅是一件耐心的事情,需要具有耐心的人去做。每一天5000只的鹅叫声,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烦心事,对于我们养殖人来说那是乡村振兴进行曲。”养鹅是场与时间的对话,他常说,就像等待稻谷抽穗,急不得,也快不来。
在碧波荡漾的鱼塘旁,“羽鳞共生”基地正展现着循环农业的生动实践。成群的白鹅在有机稻田中穿梭,大白鹅在水面活动产生扰动,有效提升水体溶解氧浓度,鹅群扰动水体使溶解氧浓度提升15–20%,促进鱼类代谢效率与存活率。鹅粪便含30%粗蛋白,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采食水生杂草同时抑制藻类爆发,其排泄物经微生物分解滋养浮游生物,形成次级饵料。通过“羽鳞共生”减少化肥使用量,禽粪替代人工饲料降低氮磷排放。
“以前觉得乡村振兴是村干部的事,现在我们这些养殖户也是在建设家乡,乡村振兴一直在身旁,一直在路上。”李险指着新安装的智能饲喂系统说。
家俊养殖农场始终坚持自然生态的养殖理念,拒绝工业化速成模式。我们给予每只鹅完整的210天自然生长周期,让它们在阳光下自由成长。每天清晨,鹅群都会欢快地奔向清澈的鱼塘,在碧波中畅游嬉戏。这样的放养方式不仅让鹅儿们能够充分运动,还能通过游泳自然清洁羽毛,保持身体的洁净健康。
这些轻盈的羽毛正在书写着“点羽成金 ”的传奇。一个标准羽毛球的身价背后,是养鹅人180个日夜的守候,是鹅群在鱼塘中每一次振翅的积累。正如古人所言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羽毛,正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着乡村的命运。
我们通过生态养鹅,将鹅羽做到最符合羽毛球的国家标准,成年鹅左右翅各7片刀翎,每片羽毛满足62-72mm长度要求,毛杆弯曲度需控制在15°以内。2024年鹅毛收购价约 40元/斤,2025年涨至 100元/斤以上(涨幅150%),现在羽毛球市场广阔,好的羽毛真是有价无市。
展沟镇党委委员牛志飞说道:“我们始终将鹅羽产业作为践行‘一村一品’战略的核心抓手,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作’的联动机制,正在走出一条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让传统养殖业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利辛县展沟镇一直携手并进,以科技赋能农业、以文化激活乡愁、以产业带动增收,让希望的田野绽放新时代的绚丽之花,共同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篇章!(韩蒙蒙、王曼云)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