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乾盛世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休宁上溪口宛如一颗明珠,孕育出了一代名臣汪由敦。他以松之坚毅、泉之澄澈,在政治、文化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卓越的功绩与杰出的人格力量,对当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皆有着深刻的启示。
谋国之忠:军机帷幄显担当
乾隆十二年,为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大金川地区叛乱,一时战火纷飞,局势剑拔弩张,六百里加急军报雪片般飞至养心殿,乾隆帝亲自统筹指挥。汪由敦与陈文肃值守军机处,在摇曳烛火下,将乾隆帝的战略构想化作一道道谕旨。他仿佛与帝王心灵相通,能精准把握帝王意图,甚至在皇帝尚未完全阐明想法时,便已备好数种方案,“每承旨,顷刻立就,上未尝不称善”(《清史稿·汪由敦传》) ,凭借“耳受心识,出即传写,不遗一宇”的超凡能力,成为乾隆帝最为信赖的机要大臣。平定金川后,乾隆帝赞其“参赞机务,厥功甚伟” ,特赐“加太子少师”衔及议叙军功加三级。
当下,我们也应学习汪由敦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担当,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时,要坚定政治立场,坚决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工作,做到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治学之勤:文翰双绝传千秋
汪由敦的书房“松泉斋”,常年弥漫着墨香与书香。他主持编纂《大清一统志》时,每日查阅典籍至深夜,秉持“考据必求其详,论断必归于正”的严谨态度,完成这部地理巨著。其《松泉文集》中的《平金川方略序》,以史家之笔记录战事经纬,乾隆阅后朱批“文气雄浑,足垂信史” 。书法上,他深得赵孟頫精髓,又融入黄山云雾之韵,御书房《时晴斋法帖》中的小楷《心经》被乾隆誉为“字字珠玉,有魏晋风骨” ,特命镌刻于养心殿廊柱。他手书的《孝经》至今珍藏于休宁县状元博物馆。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我们要像汪由敦一样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不断加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提高业务能力,涵养道德品质,克服浮躁情绪,静下心来钻研,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人民。
处世之仁:清风亮节照人间
恩师张廷玉与乾隆皇帝矛盾冲突受到斥责,汪由敦不顾自身安危,在乾清宫台阶长跪不起,恳请乾隆帝宽宥,尽显尊师重道与忠诚之心 。回乡省亲时,他捐出毕生积蓄在徽州建义学,亲书“耕读传家”匾额;设立“松泉义田”,每年赈济贫困学子百余人,制定《赡族规条》成为徽州宗族治理典范。临终前,仍强撑病体为《明史》修订作批注,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我们要以汪由敦为榜样,坚守道德底线,弘扬清正廉洁,反对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反对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勤克俭,将精力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
汪由敦以其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家国情怀,成为乾隆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一生,其功绩和精神跨越时空,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精神丰碑。在新时代,我们应从汪由敦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坚守正道、奋发有为,在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李顺利)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