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实施“三治融合、三大阵地、四支先锋”的“三三四”工作模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治融合,夯稳“发展根”。坚持把“自治、法治、德治”作为基层治理的根基,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自治为本,激发治理活力。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通过“干群夜话”活动,镇领导干部带队深入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面对面倾听民声,将基层工作延伸到“最后一米”。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参与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行为量化为积分,与“信用积分超市”挂钩,村民可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法治为纲,强化治理保障。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聘用村两委干部做“法律明白人”,深入自然村宣传法律知识。创新“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构建“村(社区)+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四级管理机制,对不稳定因素全面排查,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德治为魂,涵养文明乡风。注重以德化人,常态化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引导村民自觉养成良好新风尚。
三大阵地,筑实“服务圈”。打造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阵地,让基层治理有平台、有载体、有温度。党群服务阵地聚民心。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坚持“多室合一、一室多用”,打造集干部办公、党群活动、议事协商、便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阵地。推动“镇党委+村(社区)+党员驿站”三级服务体系,实现从“场地相加”到“功能相融”,将群众家门口的体验感、幸福感拉满。文明实践阵地育新风。李庄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串起志愿服务站、青年之家、老年大学、农家书屋等功能点位,建设成集“讲、评、帮、乐、行”于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平台。打造“信用超市”“新风亭”“扫黄打非知识角”等特色微阵地,将文明实践开展到田间地头、公园广场。网格治理阵地保平安。积极探索“多网合一、一网统筹”的网格化管理路径,实现网格全覆盖。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等力量,创新“治安联防、力量联动、处理联调、问题联治”的“四联”机制,定期召开社会治安形势分析会,推动平安联创。
四支先锋,凝聚“正能量”。党员先锋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加强党员教育,锻造基层治理“主心骨”。要求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中走在前列,带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组建党员服务队,以党组织为纽带,调动网格队伍积极性,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网格先锋优服务。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实行“排查信息网格上上报、矛盾纠纷网格上流转、问题化解网格上处置”,形成闭环管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及时更新人口信息数据库,把人员信息、居住信息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志愿先锋暖民心。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吸纳巾帼志愿者、青年党员、返乡大学生等力量,共同推进助老扶困、义诊义剪、“一老一小”等服务,形成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乡贤先锋促和谐。积极引导村民代表、老干部、老教师等乡贤人士参与乡村治理,对公共事务进行协商议定。发挥新乡贤在矛盾纠纷调解、文明新风倡导等方面的作用,实现村事民管、村事民议、村事民办。
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深化“三治融合”,优化服务阵地功能,壮大先锋队伍力量,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努力打造基层治理的“李庄样板”。(唐璇)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