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乡镇社区 > 正文

六郎镇鳜鱼苗工厂化养殖基地全面启动科技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

2025-03-06 08:37:51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六郎镇经济工作会议“科技强农、三产融合、生态优先”战略部署,3月1日,六郎镇鳜鱼苗工厂化养殖基地项目在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华中农业大学梁旭方教授团队领衔,联合上市公司金埔园林、江苏惠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首期投资3000万元,总规划投资1亿元,标志着全镇水产养殖业正式迈入“科技化、链条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成为经济工作会议后首个落地实施的标杆性产业项目。

破局行业痛点:

全球首创鳜鱼“配方饲料”技术。“传统鳜鱼养殖依赖活饵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70%以上,且存在生态风险。‘华康2号’苗种与全人工饲料技术,让鳜鱼首次实现全程‘吃配方粮’,破解了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项目负责人在开工现场介绍。该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首期将建成3000平方米智能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及140亩生态养殖基地,预计年产优质鳜鱼苗1500万尾、商品鱼10万公斤,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300%。

全链布局赋能三产融合:

从“鱼塘”到“餐桌”一体化。项目以“科技育苗—集约化养殖—深加工—电商物流”为主线,构建全产业链闭环。项目投资人表示:“基地将盘活镇内120亩闲置土地资源,并联动周边村镇发展饵料鱼配套养殖,三年内形成‘一核多园’产业集群。”目前,项目已与黄山鳜鱼深加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未来还将开发鳜鱼预制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绿色转型践行“双碳”目标:

节水90%,尾水循环利用。紧扣经济工作会议“生态赋能产业”要求,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实现养殖尾水净化利用率超90%,水资源消耗降低60%,全程零抗生素、零外源性污染。项目负责人透露:“每公斤鳜鱼的碳排放较传统模式减少45%。”

联农带农促增收:

100个岗位+技术辐射周边村镇。作为乡村振兴“强引擎”,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就业工资+分红”多元模式惠及农户。首期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同时,华中农大团队将开展“技术下乡”行动,年内将与六郎鱼种场合作,购买鱼苗所需开口料,同时培训200名新型职业农民,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

打造全国样板:

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机制成型。六郎镇模式实现了‘科研团队专利变现、企业获得优质产能、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四方共赢,为农业科技商业化提供了可复制方案,并将衍生乡村旅游、冷链物流等配套业态。

随着基地首期工程将于今年6月投产,六郎镇正以“一条鱼”搅活产业振兴“一池春水”,生动诠释了经济工作会议“向科技要效益、以产业促共富”的核心要义,为农业现代化升级提供了鲜活范本。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