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新兴领域党员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其分布广、流动快、职业属性强的特点,让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面临挑战。为做好新兴领域党员教育管理,不能沿用“大水漫灌”的老思路,需立足实际需求,以精准化举措注入实际“温度”,让党组织的“存在感”变成新业态党员的“归属感”。
要把组织“建”在党员身边,筑牢“红色阵地”。“以前想参加组织生活,要么赶不上公司会议,要么找不到支部地点。”这是不少外卖骑手党员的共同困扰。针对新兴领域党员“工作地点不固定、活动时间难统一”的流动特性,需要从“空间重构”入手,打破传统地域和单位限制,构建灵活高效的组织体系。从行业属性出发,依托行业主管部门或龙头企业成立行业党委,再按业务范围、服务区域细分片区党支部,形成“行业党委—片区支部—基层党小组”的三级联动架构,确保每个党员都能纳入组织管理。在党员集中的工作场景,如快递站点、网约车服务中心、电商产业园等,建设标准化“红色阵地”,配备学习资料、活动空间和基础服务设施,让党员在工作间隙就能找到组织、参与活动。同时,搭建线上组织管理平台,开发党员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实时更新党员流动情况,解决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的问题,让组织建在“看得见、够得着”的地方。
要让课程“上”在发展需求,建立“灵活机制”。“讲的听不懂,听的用不上”,是不少新兴领域党员对传统党课的吐槽。围绕新兴领域党员职业差异大、学习需求多元的特点,要摒弃“千篇一律”的课程模式,打造“定制化”教育内容体系。前期开展精准调研,收集不同职业党员在专业技能、政策理解、思想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建立需求清单。根据需求清单,跳出“照本宣科”的惯性,分类设计课程。对从事跨境电商的党员来说,他们更关心“如何用党建引领企业合规出海”;对外卖骑手党员而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比抽象理论更实用。在课程形式上,要突破传统课堂模式,采用“短视频政策解读”“主播党课”“行业沙龙”等灵活形式,将课程时长控制在有效时间内,适配党员碎片化学习需求。同时,建立课程更新机制,定期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和政策变化调整内容,确保课程与党员职业发展、行业进步同频共振,让党员听得懂、用得上。
要让党员“亮”在工作岗位,强化“作用发挥”。新兴领域党员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更要引导党员“干”起来。为发挥新兴领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搭建岗位建功平台,完善激励引导机制。推行党员“亮身份”制度,鼓励党员在工作中主动佩戴党徽,增强身份认同感和责任感。建立党员岗位责任清单,结合不同职业特点明确党员在服务质量、业务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如督促服务类党员做到“优先响应紧急需求”,技术类党员承担“技术攻坚任务”,经营类党员践行“诚信经营承诺”等等。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标兵”等评选活动,制定量化评选标准,从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组织表现等维度进行考核,对优秀党员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行业内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行业公益活动等,让党员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展现价值,切实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工作岗位上、融入服务群众中。
总之,新兴领域党员教育管理没有“标准答案”,但“精准”与“温度”是不变的关键词。从小处着眼解决实际问题,从细处发力贴近党员需求,才能让党组织真正成为新兴领域党员的“主心骨”,让红色基因在新业态中焕发新活力。(王恒辉)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