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天晨间活动的时候,老师察觉到一个孩子情绪比较低落,一直趴在桌子上,既不独立探索,也不参加同伴的游戏。于是,老师围绕情绪与孩子们展开一场奇妙探索。

看见情绪
幼儿在中班已经对情绪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未能够识别情绪。于是,教师开展了“看得见的情绪”活动,带领孩子欣赏了大量自己和别人的表情图片,帮助他们感知高兴、生气、害怕、悲伤等情绪出现时人们不同的面部表情。
接着,老师带领幼儿回顾了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开启了孩子们对情绪的深度学习之门。通过阅读,孩子们发现情绪与颜色也是好朋友,不同的颜色可以代表不同的情绪,让情绪具象化。
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我演你猜”的游戏。教师在后方秘密展示一张情绪卡片,站在台上的幼儿先自己理解是哪种情绪,再进行表演,其他幼儿猜测并抢答。

情绪记录站
在和情绪有了进一步接触后,幼儿发现情绪不再是摸不着、看不到的。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说话语气、身体动作,可以推测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那么,什么事情会让自己高兴、生气、害怕、悲伤呢?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情绪插牌记录自己的情绪,并请幼儿拿着插牌和大家分享生活中引发高兴、生气、悲伤等情绪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带给自己的不同感觉。

.绘画心情日记
借助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带来的灵感,孩子尝试用不同颜色的彩纸表征当天的情绪,将抽象、看不见的情绪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体验。

情绪树洞来解忧
幼儿记录完成后,纷纷和老师分享自己绘画的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收集孩子们的情绪事件,老师制作了一个“情绪树洞”,鼓励孩子们记录自己每天的情绪变化,投进树洞。
情绪树洞中大多记录的是快乐的事情,一张红色的代表生气的记录纸尤为显眼。围绕“生气怎么办”的话题,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情绪树洞”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每天的离园时间,老师随机抽取一张“情绪记录”,和孩子们共同解开烦恼的结、分享快乐的甜。在这里,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被看见。老师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方法、与家长沟通交流,慢慢让孩子变得开朗,让孩子的内心重归平和与自在。

教师思考:活动中幼儿会主动关心,倾听身边好朋友的情绪,为他们之后的社会交往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幼儿还能正确地表达情绪、宣泄情绪,老师和家长也能走近孩子们的内心,从而有效支持幼儿进行合理的情绪调节。
在此次活动中,大三班的孩子们认识、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各种情绪、每一种情绪也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尝试处理情绪,为内心注入强大力量,用积极、乐观和善意去面对未来的际遇与挑战。(朱钰佳 张婷 吴晶晶汤玲)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