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亳州师专附小周元东路校区校园内举行了防震演练、消防培训与养成教育检查的安全教育活动。活动主旨在全面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应急自救能力与日常行为素养,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随着模拟地震警报声的响起,演习正式开始。各班级任课教师立即组织学生采取“蹲下、掩护、抓牢”的姿势进行室内避险。待“主震”过后,老师们迅速带领学生按照预定疏散路线,弯腰、护头、快速有序地向操场指定安全区域疏散。整个过程紧张有序,指挥得力,学生们听从指挥,行动迅速,没有发生拥挤、踩踏等现象。

到达安全区域后,各班班主任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演习总指挥汇报。从警报响起至全体师生疏散完毕,整个过程仅用时2分10秒,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随后,学校安全负责人对本次演习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地震避险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此次地震演习的成功举行,不仅检验了我校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让二至六年级的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基本的防震避险技能,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我校将继续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优良的班风、学风、校风,9月28日下午,该校举行了“一日常规”养成教育主题比赛。比赛当日,整个校园都成为了展示的舞台。
课堂的规范之美:课堂上,同学们身正肩平,专注的眼神紧随老师;读写姿势规范,做到了“一尺一寸一拳头”;发言时举手如林,声音洪亮,展现了井然有序的课堂生态。
课间的安全之序:下课时学生齐呼“不追逐不打闹,安全游戏最重要,上下楼梯靠右行”;楼道里,孩子们靠右行走,轻声慢步。
集体的和谐之韵:课间操队伍整齐划一,动作铿锵有力;放学路队,口令响亮,步伐一致,彰显着班级的凝聚力。
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习惯的展示;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养成教育的光芒。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本次比赛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看到,校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文明礼仪蔚然成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规范的意识已从“要求”逐渐内化为许多同学的自觉“行动”。
此次“一日常规”比赛虽已落幕,但养成教育永远在路上。我校将继续以此为契机,将好习惯的种子深耕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家校携手,持之以恒,静待花开,共同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定最坚实的基石。

该校特邀陈海涛教官为全体教师进行了一场生动且富有实效的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
培训伊始,学校领导强调了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安全的守护者,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本次培训围绕“预防为主,生命至上”的主题展开。陈海涛教官结合近年来典型的校园火灾案例,以图文并茂、视频演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火灾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数字让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深刻认识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道理。
培训内容紧密联系学校实际,重点讲解了:校园火灾隐患识别: 如何排查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区域的电器线路、易燃物品等火灾风险点。
初期火灾扑救方法: 详细介绍了灭火器、消防栓的正确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及操作要点,强调了扑救初期火灾的黄金时间。
应急疏散组织要领: 明确了教师在火灾发生时的职责,如何冷静、迅速地组织学生按照预定路线疏散,确保有序、安全撤离危险区域。
火场逃生自救技巧: 讲解了在浓烟环境中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低姿匍匐前进,以及如何利用身边物品进行有效自救等实用技能。
整个培训过程秩序井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教师们学习热情高涨,听讲认真,记录仔细,互动积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不仅系统地学习了消防安全理论知识,更通过亲身实践巩固了技能,深刻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安全责任。今后要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火墙。(亳州师专附小周元东路校区)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