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红玺台总园大一班的建构区,一次普通的区域游戏时间,悄然开启了一场充满创意与合作的迷宫探索之旅。杨杨小朋友将积木平铺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不规则图形,当被问及搭建内容时,他坚定地回答:“迷宫。”这一回答迅速吸引了牧牧、北北、远远等小朋友的加入,一场关于“弯弯绕绕”的建构游戏正式拉开序幕。

从一条路到多维设计:迷宫认知的初探
活动结束后的倾听环节,孩子们用语言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的游戏内容——搭建“迷宫”。教师观察到,尽管孩子们运用连接的方法拼接出了弯弯曲曲的路线,但迷宫仍停留在“单一路径”阶段。基于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与认知发展的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组织开展了以“迷宫知多少”为主题的谈话活动。
通过集体讨论,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迷宫的多元结构:不仅要有入口和出口,还包括岔路口、死路等基本要素,还可加入障碍物、不同形状以增加趣味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动手绘制出属于自己的迷宫设计图,迷宫从模糊的想象走向清晰的可视化规划。

从图纸到实践:迷宫搭建的再升级
有了设计图作为支撑,孩子们的再次搭建展现出更丰富的游戏内涵。他们在迷宫通道中创意设置各类障碍:有的需要弹跳通过,有的需返回重走,有的甚至设定为“陷阱”,触碰到就要重新开始。更有孩子贴心地设置了“休息座椅”,说道:“走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游戏在不断尝试与调整中逐步深化。
随着建构规模的扩大,班级建构区已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搭建需求。他们主动提出:“我们去操场上搭吧!”于是,迷宫探索进入“户外阶段”。

从室内到户外:合作建构与思维跃升
在自主游戏时间,孩子们转战操场,围绕大型碳化积木展开新一轮迷宫搭建。他们分工明确,协作搬运木板与方块积木,以绿色软垫为界规划墙体布局。风风负责拐角的精准搭建,沐沐放置“金币”增加趣味,远远设置障碍节点并兴奋地表示:“要让走迷宫的人在这里绕个圈!”在不断协商通道宽窄、调整路径曲直的过程中,一座融合木板、方块与弧形积木的立体迷宫最终落成。小翊热情邀请同伴试走,体验自己设计的趣味路径。

教师思考:游戏中见证幼儿多维成长
回顾整个活动,教师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幼儿的发展与收获:
认知与思维发展:在“试误”中建构逻辑。 从二维设计到三维搭建,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升空间认知与规划能力,逐步理解方位、形状、路径等概念,实现空间思维的质的飞跃。
问题解决与逻辑推理能力持续增强。 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面对“路不通怎么办”“如何让障碍更有趣”等问题,通过思考、预判与调整,逐步发展出有序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验不断丰富,积极性与主动性显著提高。 为提升游戏体验,幼儿积极调动已有经验,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拓展了对迷宫结构的认知,最终以创造性的搭建成果展现出他们的智慧与成长。
本次“弯弯绕绕的迷宫”活动,是一次深度的学习探索。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协作精神,更深化了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充分彰显了游戏作为幼儿学习重要载体的独特魅力,展现出庐阳实验幼儿园“以游戏促发展”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效。(马伟华 熊国萍 袁舒月 毕大华)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