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香为伴,与时代同行,深耕阅读路,闻得百花香。2025年1月19日上午,宿松县城关小学举行了以“追光而行向、阳而生”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会由该校负责阅读推广的同志主持,各年级读书会代表参会。
本次读书会,针对故事内容、人物情节、主题思想以及对乡村教育及民办教师特殊身份等展开探讨,进一步加深对这本小说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反观自己的教育初心:
《天行者》初印象:贫瘠土地上的希望之光
分享会伊始,主持人介绍了《天行者》的主要内容。故事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聚焦于偏远的界岭小学。高考落榜的张英才,在舅舅的运作下极不情愿地踏入这所乡村学校。初来乍到,他满心都是逃离的念头,甚至因一封举报信搅乱了学校的修缮计划。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见证了民办教师们的坚守与付出:转正指标稀缺,老师们却为了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校长余实一心改善教学环境,却面临资金短缺、村长不支持等重重困难;支教老师夏雪和骆雨的到来,为这所沉寂的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却又因种种现实无奈离开。在艰苦的环境中,教师们为了孩子们的未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点亮知识的火种,而他们自身也在时代的浪潮中经历着命运的起起落落。
触动心灵: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
谈及书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故事情节,不少人提到了明爱芬老师填写转正简历的片段。明爱芬老师一生都奉献给了界岭小学,然而转正的机会却总是与她擦肩而过。当终于有了一个转正名额,且大家一致决定给她时,身患重病、多数时间神智不清的她,用颤抖的双手洗净了手,郑重地接过笔填写简历。那一刻,她眼中的渴望与满足,以及对这份迟来荣誉的珍视,深深触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明爱芬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守,更体现了民办教师们对转正这一身份认可的强烈渴望,他们为了这份认可,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与青春。
角色蜕变:关键人物的成长与转变
分享会中,大家深入探讨了《天行者》中关键人物的转变。以张英才为例,他从最初对乡村教育的抵触、只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懵懂青年,在经历了与其他教师共同面对困难、见证他们的无私奉献后,逐渐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最终成长为一名愿意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者。还有孙四海,从一心追求个人尊严的教师,到因现实困境放弃转正转而竞选村长,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改变乡村教育的环境,他的转变体现了在时代洪流中,民办教师们为了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艰难抉择与不懈努力。
深度剖析:“中毒”背后的乡村教育魅力
对于书中“那地方,那几个人,是会让你中毒的”这句话,分享者们进行了深入解读。所谓“中毒”,是指界岭这个地方以及生活在那里的民办教师们,有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界岭的艰苦环境没有磨灭教师们的教育热情,反而让他们的精神愈发坚韧。他们之间纯粹的情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接触到他们的人。这种“毒”,是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毒,是对奉献精神的传承之毒,它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教育在困境中绽放出的人性光辉,也让更多人理解了乡村民办教师坚守的意义与价值。
在分享环节,几位共读老师满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与民办教师的难忘故事。大家不禁感慨,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只要和“师”沾了边,那等于和“奉献”牵了手。也正是有无数个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这样的民办教师,用无私的爱和坚定的信念,改变了无数乡村孩子的命运,他们在平凡中铸就伟大。身边民办老师的故事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强烈共鸣,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民办教师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分享会的尾声,大家纷纷表示,《天行者》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那个特殊时代民办教师群体的深情礼赞。它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偏远乡村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是真正的“天行者”,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乡村教育的一片天空。
活动最后,该校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尹火姣指出:独行快,众行远。以书为友,方能致远。读书活动是教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载体。教师们要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素养,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尹火姣指出老师们要定期组织共读活动,在班级更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思想在交流中碰撞,知识在互动中交融,学生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张小兰)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