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时节,家朋乡梅干岭千亩梯田披上 “黄金甲”,层层叠叠的油菜花在山峦间铺展成海,与粉墙黛瓦的村落相映成趣,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家朋乡党委以 “党旗红”引领“花海金”,将基层党建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以梅干岭梯田油菜花这张“金色名片”为引擎,驱动农文旅产业串珠成链,在漫山花海中绘就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富民画卷。
党建统筹强根基,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近年来,家朋乡党委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文旅”双轮驱动,构建起“全盘统筹、全域发展”的新格局。探索文旅招商“党建+”模式。将招商引资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乡党委书记带头、各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参与,形成上下一心的招商工作格局。2024年以来成功签约招商文旅项目 4 个,家朋乡磡头水街文旅融合发展等4个文旅项目投入运营,村落徽州尚村整村运营、皖南奇幻漂流项目稳步推进建设。创新志愿服务“党建+”模式。立足家朋实际,成立5支党员志愿队伍,设立4个志愿服务点,通过党员队伍带头示范,干部职工参与的方式,在重要节假日、重要文旅活动举办期间,深入景区开展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红色旅游宣传和讲解等。今年油菜花节期间,志愿者累计解决问题160余件,服务游客超5000人次,成为守护“金色花海”的“红色风景线”。
文旅融合赋新能,打造“花海经济”全产业链
持续抓牢党建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以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全力推动住宿、餐饮、休闲、特产等全产业链升级打造,擦亮“油菜花”金字招牌。提升“硬”设施。整合衔接资金、社会资本等1.5亿元,盘活修缮古民居、古建筑50余处,还原传统村落古朴风情。聚焦产业与旅游发展的配套需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景区道路(步道)美化亮化、集镇区整治提升等工程,建成高标准旅游厕所3个、扩建旅游停车场2个,新建梅干岭旅游驿站,新增充电桩设施设备7个,为文旅融合发展营造靓丽发展环境,推动乡村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延展产业链。成立家朋农家乐协会党支部,党员商户示范带头,帮助带领乡域内民宿、农家乐规范经营、改造升级。2024年以来,18家农家乐通过“旅 e 贷”授信政策实现改造提升,4家精品民宿在第十六届油菜花文化旅游推广季现场获现场推广。充分发挥本地农业优势,打造“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开发山核桃、特色麻片、茶叶等一批农特产品,新建汪家店村草莓生态园,带动农户务工就业500余人。2024年,全乡接待游客105.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61亿元,实现“一朵花”撬动“全域富”。
文化传承筑底色,绘就“诗与远方”共生画卷
依托“文化+生态+产业”的融合模式,家朋乡示范引领再创佳绩,先后入选“气象万千 皖美目的地”,获评省观星目的地,荣获第十届宣城市文明村镇称号,“皖浙天路”之旅入选全国旅游精品路线,成为长三角地区短途游的热门目的地。擦亮文化底色,凝聚发展合力。以梅干岭梯田油菜花为纽带,深挖“非遗+红色+生态”资源,常态化开展磡头老鼓、飏灯、板凳龙等“非遗进景区”活动。依托省级和美乡村项目,开辟研学板块,建设尚村传统村落体验区以及鱼龙山耕读研学中心,开展传统文化研学、农耕文化展示及研学等互动体验活动,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与13所高校建立合作联系,拓展写生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地共同助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局面。延伸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充分挖掘辖区内“银发”文艺人才、技艺专家20名,设置非遗传承员、民间百工等“银发党员”志愿服务岗,让传统技艺在旅游场景中“活态传承”始终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将农耕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发展核心,持续深化“十姓九祠”“百工技艺”等文化名片,盘活村内闲置古民居,打造小巷书吧、咖啡屋、汉服馆等旅游业态,让游客体验一场可玩、可看、可学的乡村文化游。
从“金色花海”到“金色经济”,家朋乡以党建为笔、文化为墨、生态为纸,书写了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接下来,家朋乡将继续以“花”为媒,以“融”为径,让徽风皖韵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章莉)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