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淮河文化旅游有了具象表达:安徽文旅上新“大环线”

2025-10-31 09:06:0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10月28日,淮北市四季榴园广场旌旗飘扬,淮河(安徽段)文化旅游大环线首发团启动仪式在此举行。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摩托车组、房车组、越野车组、骑行组四支车队浩荡启程,为这条跨越2760余公里、途经152个3A级以上景区、覆盖39个县市的文旅新动脉揭开面纱。

(图片来源:淮北文旅)

作为安徽文旅的重磅上新之作,大环线以交通廊道为骨,以文化脉络为魂,将散落于淮河两岸的明珠重新编织,老庄哲思、曹魏风云、明中都城、垓下遗韵……均在其间焕发新生。

发展理念的革新

皖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却长期面临“有看头没说头”的困境。对此,大环线以系统思维打破传统瓶颈,构建起“一大环、两小环、多线路”的交通网络——“一大环”为骨干,贯通皖北六市四县主要景区景点,实现核心资源串珠成链,精彩环游;“西部小环线”“东部小环线”为支撑,突出“走进皖北,感悟先秦”“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特色,连通分散优质资源;各地具有一定品质的旅游风景道为脉络,形成“多线路”延伸,带动交旅融合发展。这种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从资源分散到整体打造的突破,正是皖北文旅发展理念的深刻革新。

(图片来源:淮北文旅)

体验升级的转型

在此次首发团的探索中,多元化的体验场景让人耳目一新。绵延89公里的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串联四季榴园、南山等景区和榴园村等多个美丽乡村,融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农事娱乐于一体;位于龙脊天路馒顶山的云端露营基地,占地20余亩,游客可以露营烧烤,早观日出,夜望星空;曾是采煤塌陷区的绿金湖,如今转型为全国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人工内湖,不仅是皖北地区重要的候鸟中转站,周边还设有金沙戏水沙滩、东码头游艺园、体育公园等项目;濉溪古城星聚项目则通过挖掘大运河沿线八省的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与人文故事,打造涵盖3大主题秀演、3座千人剧场和2800米巡游路线的演艺文化综合体。这些场景的焕新升级,标志着皖北文旅正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沉浸式体验转变,让“快进慢游”从愿景走向现实,也令游客真正成为文旅故事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图片来源:淮北文旅)

区域协同的智慧

大环线建设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壁垒,推动沿线城市从单点发力到整体联动。江苏省自驾游协会副会长、徐州市自驾游协会会长张祥对此深有感触:“建议要强化区域协同,推动沿线各城市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形成合力。”蚌埠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崔兴浩进一步提出要“主动与周边城市联动,共建‘文明探源’‘生态休闲’线路,推动游客互送、品牌共塑”。这一理念也得到了业界积极响应,安徽省自驾游协会会长刘超表示,安徽淮河流域文化厚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该协会已开始筹划一系列全国性的大型自驾游活动,通过聚合大环线上各节点的特色资源,让更多车友有的看有的玩。环球国旅副总经理田牧芬介绍说,他们已围绕大环线研发了面向银发客群的“淮河风情·养生美食”慢游线路、针对研学市场的“淮河水利史诗”课程等产品。这种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建的机制,正在持续释放乘数效应,为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图片来源:淮北文旅)

随着示范段建设的推进,大环线将逐步展现其全貌,皖北文旅的新篇章,也随着车流稳步向前延展。从“酒好也怕巷子深”到“破圈出道引客来”,这条宝藏路线正等待着更多人来解锁,感受“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永恒魅力。(记者 杨光 张玥)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